中泰国际:境外绿色金融助力国家碳中和 TMT行业更加主动
原创
2022-06-23 14:51 星期四
财联社 周新旸
中泰国际表示,作为中国内地的一个主要境外金融市场,香港充当桥梁角色,积极回馈祖国,有效引入境外资金,满足各地政府机构及企业的绿色融资需求,支持国家繁荣发展。

财联社6月22日讯(编辑 周新旸)中泰国际近日发表了专题研究:境外绿色金融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及机构可善用香港市场,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香港绿色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自 2015 年绿色债券首次发行后,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各行业的港股企业开始发行绿色债券,一部分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于中国内地上市;另一些则发行以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境外地区上市。随着中国企业及机构加强对 ESG 的重视,期在全球市场的绿色融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中泰国际称,在祖国的充分支持及关怀下,中国香港顺利过渡回归并正在踏入回归祖国的 25 周年,期间保持繁荣稳定,维持国际金融城市优势。作为中国内地的一个主要境外金融市场,香港充当桥梁角色,积极回馈祖国,有效引入境外资金,满足各地政府机构及企业的绿色融资需求,支持国家繁荣发展。

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

中泰研究称,人类的工业活动仍未兴盛时,温室效应早已在地球出现。适当的温室效应其实具有正面作用,可是当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水平持续增长,温室效应便会加剧,最终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地球变暖可导致地球出现异常气候的次数及强度增加,例如洪水、干旱、山火和飓风,进而带来生命财产损失。

大气层二氧化碳水平过去百年大幅上涨,过去 80 万年的全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水平如下图:

image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年来大增

不幸的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负面效应在现实世界已经发生。比较 1880-2020 年期间的全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水平和当年地面温度与二十世纪平均地面温度的差距,两者存在明显正面统计关系。

二氧化碳水平随着年份而上涨,气温差距也由负值渐渐变为正值并扩大,换言之气温持续上升。

image

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全球气温上升

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碳排量持续上涨,更早已超越美国及欧盟。2000 年,中国碳排量为 3361 百万吨,均低于美国的5741 百万吨及欧盟的 3513 百万吨。2020 年,中国碳排量增长至 9894 百万吨,美国及欧盟则分别下跌至 4432 百万吨及 2550 百万吨。

image

中国碳排放量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

新能源行业发展与碳中和实现

中泰国际的研究表示,与传统降低能耗、减低能源碳强度的措施相比,清洁化、电气化的措施能更有针对性的直接降低碳排量。清洁化指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依赖化石能源。电气化指用电方在其运营或工业生产中,停止或减少使用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转而多用电力设备,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新能源在中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应用:发电、燃料、新能源汽车

虽然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一向是中国的主要发电来源,但其所占比率因近年新能源的发展而下跌。按装机容量计算,火电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率由 2010 年的 73.4%下跌至 2021 年的54.6%,期内装机容量 CAGR 仅达到 5.6%,低于全国平均的 8.5%。

新能源装机容量近年来快速增长。非火电装机容量占比由 2010 年的 26.6%增长至 2021 年的45.4%,期内装机容量 CAGR 达到 14.0%,均高于总装机容量及火电的增长率。

水电曾是中国唯一的非火电能源,占 2010 年的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22.4%。按最新发电量计算,主要水电发电地区依次序是四川、云南、湖北、贵州。2003 年,湖北省的长江三峡水电站投运,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但是,水电项目工程规模庞大,发展需大量资金及,大型国企才有能力参与,而且项目本身会对周边环境及土地资源产生深远及不可逆转的影响。

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的发展则较灵活,十几年来渐渐成为主流非火电能源的选项。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分别由 2010 年的 3.1%及近乎 0%增至 2021 年的 13.8%及 12.9%,合共为 26.7%,已经超越水电 16.4%的占比。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期内 CAGR 合共达到 33.9%,如分别计算,风电及光伏发电的 CAGR 为 24.5%90.2%。

新能源车方面,中泰指出,政府正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2021 年发表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之类的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 2030 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至约 40%。该新增目标大幅高于目前新能源乘用车约 20%的渗透率。

中泰也提到氢能源在国内受到政策支持。2022 年 3 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氢能规划》”)发布,提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目标:

(一)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

(二)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三) 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碳中和的实现,香港绿色金融长足发展

中泰的报告表明,绿色金融市场可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助力碳中和的实现。绿色金融工具丰富多样,一方面包括传统金融体系的延伸,例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股权融资及基金;另一方面是金融创新工具,例如碳排放权交易。

对于香港而言,一方面香港能够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机遇,绿色金融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国际非营利机构“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 至 2020 年底,累计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超过 380 亿美元,2020 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债券和贷款总额已达120 亿美元。香港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

在过去几年,香港在整个亚洲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 2020 年底,在香港市场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和其他与可持续相关债券的累计金额已达到近 2,140 亿港元。于 2020 年,市场筹集了 666 亿港元,远高于 2015 年筹集的 24 亿港元。仅 2021 年第一季度,就有 19 只绿色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上市,超过了 2020 年 18 只的记录,共筹集了 515 亿港元。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全面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健全的专业服务体系,以及连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区位优势。因此,香港教育大学副教授谭伟强认为,香港应进一步发挥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抓住绿色金融黄金发展机遇期,为促进全球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化 贡献香港智慧和香港力量。

香港《绿色金融策略框架》五大策略: image

不同行业的港股企业,包括新能源、环保、房地产、TMT,也发行绿色债券,部分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并于中国内地上市;一些则发行以美元为主的绿色债券,于香港及新加坡等境外地区上市。

举一个案例:中国水务(00855.HK)。这是国内一家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运营商,并且近年积极开展直饮水业务。连同其联营公司康达环保(06136.HK),公司综合水处理能力(含运营中、在建、拟建项目)超 过 2000 万吨/日,业务偏布全国 110 个县市以上。

在进行绿色金融前,中国水务旱已制定绿色金融框架,详细说明公司如何实施绿色金融交易,以支持能够产生环境收益的项目和工程,从而更好地实现本集团的业务策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愿景。绿色融资交易可能是发行债券、贷款或其他债务类融资产品,发行所得金额将被用于框架中所界定的绿色项目。

框架没有限制绿色融资交易的发行条例、发行货币、发行地区。依照框架,实施绿色融资交易需要合乎四项程序: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和甄选、资金管理、报告。

image

四项程序

制定了绿色金融框架后,企业便可进行绿色金融。2021 年 5 月,中国水务发行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的 5 年期 2 亿美元绿色票据。发行价 98.8%,年利息率 4.85%。

image

票据发行信息

较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此次票据销售。摩根士丹利、法国巴黎银行、澳新银行、东亚银行、中信银行(国际)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星展银行、交银国际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摩根士丹利为独家绿色结构顾问。

2022 年 1 月 26 日,中国水务额外发行 1.5 亿美元绿色票据,发售价为 97.0%,并与上述提及的2026 年到期的绿色票据合并为单一批票据。新增票据的其他条款与原有票据相同。

与上次相比,此次多了两家中国内地及一家中国台湾的金融机构参与票据发行。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交银国际、浦发银行香港分行、中信银行(国际)、渣打银行、华泰金融控股(香港)、野村、瑞穗证券、UBS、澳新银行、汇丰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东亚银行、中国信托为联席牵头经办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

港股的一些大型企业更有明确的碳中和目标。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的调查,不同的中国内地企业,其中包含主要港股公司承诺分别在 2030 年-2060 年前达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

除了环保新能源企业,其他企业也参与绿色金融活动,例如房地产、金融、TMT,中泰国际认为,部分原因估计是企业为了达到更高的 ESG(环保、社会及管治)水平以吸引投资者,因此实施不同的绿色环保措施或工程。

TMT行业更加主动。阿里巴巴(09988.HK)、秦淮数据(CD.US)、腾讯控股(00700.HK)、世纪互联(VNET.US)、万国数据(09698.HK)、百度集团(09888.HK)均目标于 2030 年前达到碳中和。

image

收藏
86.2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