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关联交易”加码合成生物 华恒生物获追捧背后存瑕疵
原创
2022-09-15 21:24 星期四
科创板日报记者 金小莫
若交易完成,华恒生物有望获得丁二酸、丙二醇两项技术;同时,因拟交易标的中有数位华恒生物高层持股,这又构成了关联交易。

《科创板日报》9月15日(记者 金小莫) 趁着合成生物学走热二级市场之际,概念股华恒生物(688639.SH)干了件“私事”。

日前,华恒生物公告称,分别拟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向参股公司天津智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合生物)增资、以每年0.5%的产业化提成费用(共支付10年)获得杭州欧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欧合生物)的一项独占技术授权(期限为20年)。

从业务层面来看,通过这两笔交易,华恒生物将分别获得智合生物的发酵法1,3-丙二醇等技术,以及欧合生物的发酵法生产丁二酸技术。而因为该两项技术被认为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再加上眼下市场对合成生物学“热情高涨”,因此在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里,华恒生物股价均逆势走高。

但由于都是“关联交易”,以上两笔交易又带有一定瑕疵。据天眼查,智合生物、欧合生物成立时间相近,其中,智合生物系于2022年1月17日成立,欧合生物则成立于2021年12月6日;此外,华恒生物的多位高管均在这两家公司持股。华恒生物与之进行“关联交易”,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除此之外,以上两项关联交易涉及的项目均尚未实现产业化,因此,其未来前景也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此,据华恒生物,公司将于9月28日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届时“关于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两项关联交易均处于早期阶段

华恒生物的这两笔“关联交易”,之所以未在投资者中引起“抗议”,一则是受到了美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的影响,投资者们普遍开始关注被美国政府点名的“合成生物学”;二则是因为,它们确能充实华恒生物自身产品线。

其中,智合生物的1,3-丙二醇技术仍处于早期,“尚未实现产业化”;而欧合生物的丁二酸技术已在小试阶段,因此更具想象力。不过,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从小试到中试再到量产,仍存有较多不确定性。

在相关公告中,华恒生物称,丁二酸主要用于可降解塑料PBS,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限制加强,国内可降解塑料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国内丁二酸需求量将超过20万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华恒生物虽然实现了多款产品的量产,包括丙氨酸(又可细分为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缬氨酸、D-泛酸钙和α-熊果苷。但实际上,华恒生物可能存在着对丙氨酸这一品类依赖过重的情况。

数据上,2018年至2019年,丙氨酸系列产品分别占华恒生物总营收的98.57%、86.79%,此后,华恒生物未再披露具体的产品营收份额。在2022年半年报中,华恒生物表示,其丙氨酸系列产品中的L-丙氨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同时,华恒生物当初上市募投的产品L-缬氨酸也开始贡献营收。半年报中,华恒生物称,L-缬氨酸产品下游主要应用于饲料、医药和食品行业,相关技术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受到市场和客户广泛认可。但华恒生物也未透露L-缬氨酸的具体销售额。

关联交易又为哪般?

另一方面,华恒生物的关联交易行为又叫人很难不起疑。

其中,华恒生物拟以1000万元增资的智合生物,成立于2022年初,其股东方均为华恒生物高层:华恒生物实控人郭恒华持股1%、首席科学家张学礼持股87%、副总经理张冬竹持股1%、董秘及财务负责人樊义持股1%,此外,华恒生物还持股10%。

华恒生物称,其成立智合生物是为“开展生物基产品(如1,3-丙二醇产品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增资是为“快速推动发酵法1,3-丙二醇、发酵法玫瑰精油等技术的产业化”。

对于一家仅于2022年成立的公司,其1,3-丙二醇产品等技术来自哪里?技术成熟度又如何?这一技术又为何不在华恒生物内部立项、开发,反而通过这种方式“迂回”进行呢?

对于这些问题,华恒生物未给出回答。

而华恒生物与另一家企业欧合生物的合作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据天眼查,欧合生物的股东方共有四位,其中三位均为华恒生物管理层:华恒生物实控人郭恒华持股40%;副总经理张冬竹持股25%;董秘及财务负责人樊义持股25%;另一位持股10%的股东方为郑华宝,后者既是欧合生物的法人,也是浙江农林大学特设教授、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与高值化利用团队负责人,在欧合生物,郑华宝负责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据公告,达成《技术许可合同》后,欧合生物将其“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的相关技术独家授权华恒生物使用,许可期限为20年;华恒生物负责该技术的成果实现及产业化生产,并在量产的当年起,按照每自然年度该产品销售额的0.5%向欧合生物支付产业化提成,需支付许可费的独占实施许可期限为10年,独占实施许可期内剩余期限不再支付产业化提成。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兰典科技)(记者注:兰典科技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可采用生物法量产丁二酸的企业)的丁二酸已于2019年底投产,当时的产能为2万吨/年,优势较为明显。

据《中国化工报》于2021年6月的报道,兰典科技独家买断了中科院(天津)工生所菌种专利技术20年使用权,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产酸速率8g/L.h,糖酸转化率达到102%,是国际上已知糖酸转化效率最高的菌种;

同据前述报道,兰典科技正在兴建产能,预计2024年完成建设,届时如满产将达到产能30万吨/年。

而据《华恒生物:拟获取使用权涉及的杭州欧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形资产许可使用费率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欧合生物的小试成绩为:在5L发酵罐中重复三次发酵,丁二酸发酵产量不低于80g/L,糖酸转化率不低于95%,发酵时间不超过70小时。

华恒生物称,公司建立了“工业菌种—发酵与提取—产品应用”的技术研发链,在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产品应用开发环节形成了完备的技术领先优势,对于发酵法生产丁二酸实现产业化落地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科创板日报》记者就丁二酸项目产业化、菌种培育、下游客户开拓等问题去信华恒生物,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科创板日报》记者也询问了其他合成生物学企业,后者表示,企业对丙二醇、丁二酸项目也有过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投资计划。至于具体原因,该企业并未透露更多。

对于后续进展,《科创板日报》记者将予以持续关注。

收藏
103.66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03W 人关注
2.53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