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国内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来了?A股公司且慢“见风使舵”
原创
2019-11-20 14:18 星期三
王俊仙 查道坤|财联社
在此前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疯狂后,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是否会带来新一轮“人造肉”行情?人造培养肉的应用前景如何呢?

财联社(南京 记者王俊仙 查道坤)讯,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旗下一公众号发文称,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

在此前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疯狂后,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是否会带来新一轮“人造肉”行情?人造培养肉的应用前景如何呢?财联社记者独家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对人造肉进行了深度的解读。

国内第一块人造培养肉?

11月18日,微信公众号“国家肉品中心”发布文章称,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带领团队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生产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

这并不是国际上首个人造培养肉。

2000年,美国科研人员就用金鱼细胞培养出来人造鱼肉;2011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Mark Post)公布了实验室的人造肉丝样本,并在2013年公开烹煮了第一片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人造牛肉汉堡;2018年,以色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可食用的“人造牛排”。

对此,该公众号称,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是该领域内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11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人造培养肉技术对人类来说不是高科技,培养方法总体来说没有太大变化。但在中国,南农大的人造培养肉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试验,因为此前没有人真正去培养人造肉。”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国家肉品中心公众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研究中心运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官网显示,周光宏1994起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南农校长等,2018 年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IAFoST Fellow)和美国食品工程院院士。

周光宏长期从事肉品学研究与教学,是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他在肉与肉制品的品质形成机理、关键加工技术、标准与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11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你看到的微信链接是南农大肉品中心老师自己发在朋友圈的,目前(关于人造培养肉)专家鉴定会还没开,因为人造肉涉及一系列指标,包括血清含量、蛋白质、氨基酸等一系列指标能否达标,还有待专家鉴定结果,我们才会统一发布。”

而周光宏向财联社记者表示:“21日下午会有新闻发布。”

未来应用前景如何?

不管如何,这引起了人们对人造培养肉的关注。

人造培养肉能吃吗?好吃吗?应用前景如何呢?

朱毅认为:“人造培养肉比传统养殖业要操心多了,成本也更高。它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恰到好处的营养,酸碱度、渗透压、温度和二氧化碳等都严格控制。从碳排放和环境保护,以及肉本身的安全性角度来说,人造培养肉跟传统养殖业比,并没有优势。此外,干细胞培养还需要克服两个问题,一个是抗生素使用的问题,一个是可能癌变的风险。”

朱毅进一步表示,人造培养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可能就是可以按照营养学培养出健康的肉,但即使抛开成本问题,人造培养肉也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没法做到像真肉那么好吃,人类连散养和圈养的肉区别都能分别,更不用说不动的人造培养肉了。天然的肉是有神经、血液、肌肉运动的,而体外培养的细胞是不可能做到的,细胞代谢、风味物质的累积等也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造培养肉成本较高。

据媒体报道,2013年,上述荷兰实验室用培养肉所制作的汉堡,成本高达21.7万英镑;2018年底,以色列造出 “人造牛排”,每块造价约50美元。

朱毅认为:“如果动物细胞培育的人造培养肉技术趋于成熟,用于人造器官做器官移植,似乎比食用更有价值。”

并非A股人造肉概念

一说到人造肉,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不免又有“闻风起舞”的冲动,此前这样的情况已经上演过几次。

A股人造肉概念股源起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eyond Meat。

当地时间5月2日,被称为“人造肉第一股”的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46美元,当天收盘价65.75美元,涨幅163%。

此后A股大盘在节假日后首个交易日(5月6日)飘绿,但人造肉相关概念股却逆势上涨。如双塔食品连续5个涨停,哈高科4个涨停,维维股份连续3个涨停。

截至11月19日收盘,Wind人造肉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达到51.72%。

此后“人造肉”产品也在电商平台上架销售。

媒体报道称,中秋前夕,双塔食品1000份零售价为168元/份人造肉月饼在电商渠道上架很快售罄;10月,金字火腿称已与美国科研公司杜邦合作生产“人造肉”产品并将在淘宝旗舰店预售,随后该公司股价连续3涨停,但其天猫旗舰店预售前四天下单数仅3人12份。

然而,此“人造肉”非彼“人造肉”。

据了解,目前人造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豆类、小麦等植物中提取蛋白,加工成和肉类纤维口感相近的“素肉”,被称为“植物蛋白肉”;另一种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在培养皿培养使其自行生长的“人造动物肉”。

此前资本市场上大火的是“植物蛋白肉”,而上述人造培养肉其实属于“人造动物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生态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马现永曾表示,通过细胞培养的人造肉仍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要真正走上我们的餐桌,还有一段技术壁垒需破除。

收藏
247.3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4.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