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徐彪:A股短期虽不是避风港 但短期大概率超跌反弹
2020-03-15 21:51 星期日
分析师徐彪
近期A股市场出现超跌反弹的概率较高,方向上,建议继续关注新老基建的机会,同时关注半导体大基金和华为P40手机发布的事件性机会。

摘要

核心观点:

1、关于A股是否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1)对于短期而言,说A股能够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大概率是个伪命题。过去几年,多次证明了,一旦美股暴跌,或者是进入全球risk off的大环境,短期来看,全球投资权益的产品,都要整体性降低仓位,从而A股也会被卖出。几乎没有出现过,由于美股暴跌,全球资金卖出美股、买入A股的情况。

(2)对于长期而言,如果发达国家市场进入经济衰退导致的熊市,那么外资的确可能进一步提升A股的配置比例。

第一,外资持有所有中国资产(A股、港股中资股、中概股)比例仍然远低于其他国家;

第二,台湾和韩国MSCI纳入比例提升的空档期,外资仍然持续流入

第三,随着A股逐步纳入MSCI,国外共同基金(JP Morgan、普信等)持有A股的比例目前仍小于A股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的加权配置比重(约1.7%)。未来即便A股纳入MSCI的比例短期不提升,A股部分优质资产的高盈利能力和回报率的优势,也会吸引更多海外主动型共同基金继续增加A股配置。尤其是当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由于经济衰退进入熊市的时候,A股真正的“避风港”作用在长期会体现出来。

2、关于国内资产荒和“股债收益比”的争论:

疫情爆发,同时春节后央行不但没有回收,反而进一步大规模投放了流动性,导致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到当前2.6%左右的位置。当利率债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资产荒的环境,导致资金开始增加对其他品种的配置,地产债、城投债、可转债,先后涌入大量资金,收益率也很快被打到历史比较低的位置上。

在这种资产荒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引入的另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股债收益比”。当前股债收益比位于十年最低位,代表类固收股票或者是高股息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性价比到了一个历史极值,意味着可能有类固收资金会逐步增加对他们的配置,起到一定程度托底的作用,因此整体风险可能相对可控。

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科技股的爆发,是在蓝筹股出现显著下跌的情况下发生的,常言道:“大盘搭台、成长唱戏”。也就是说大盘的台子如果搭不住,成长股也不会有太好的机会。

因此,高股息或者类固收类的权重股,是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其有没有系统性再下跌的风险和空间,是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能否改善和成长股能否健康上涨的必要条件。

但是,还有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这个历史的阈值会不会被向下突破,从美国经验来看,是有可能的,分别发生在科网泡沫和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如果国内不出现危机模式,这个概率就相对比较低。

二是,类固收股票和高股息股票之外的公司,比如科技股,与股债收益比的逻辑之间是“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关系,科技板块短期能否超跌反弹更多还取决于国内流动性和全球疫情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3、关于外围疫情和国内市场

此前,欧美国家在防疫上的“无政府状态”和对疫情的“轻视”,让市场对于疫情的前景非常担忧,增加了不确定性。但是,过去几天,经过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个国家纷纷开始采取有效手段,包括“封城”、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这一点有助于,市场从“疫情失控”的担忧中逐步缓解过来。

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仍然较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宏观层面央行降准,微观层面资金仍然在净申购科技类ETF,因此,近期A股市场出现超跌反弹的概率较高,方向上,建议继续关注新老基建的机会,同时关注半导体大基金和华为P40手机发布的事件性机会。

P.S. 周末很多客户看到交易所的最新文件中提到了【熔断】,有所担心,但事实上本次文件中,关于熔断的部分,没有任何变化。换句话说,熔断的规定一直在文件中,但没有执行。

image

1. 中国A股能否成为全球风险资产的避风港?

关于“避风港”这个问题,可能要分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理解。

1.1. 对于短期而言,说A股能够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大概率是个伪命题。

过去几年,多次证明了,一旦美股暴跌,或者是进入全球risk off的大环境,短期来看,全球投资权益的产品,都要整体性降低仓位,从而A股也会被卖出。几乎没有出现过,由于美股暴跌,全球资金卖出美股、买入A股的情况。

正如下面图表中,粉色背景区域的情况,标普500每一次快速下跌,都对应了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出。

image

1.2. 对于长期而言,如果发达国家市场进入经济衰退导致的熊市,那么外资的确可能进一步提升A股的配置比例。

此前,对于2020年甚至更长期的外资流入,市场普遍有所担忧,理由是MSCI纳入比例的提升进入了空档期。

我们在前期的深度专题报告《MSCI纳入空档期,外资流入趋势和投资风格会否生变?》中,对未来外资能否持续流入做了详细的逻辑推演和数据验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的结论:

第一,外资持有所有中国资产(A股、港股中资股、中概股)比例仍然远低于其他国家。

央行最新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市值的比例为2.92%。这个数据远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外资持股比例,比如韩国的34.7%(市值占比,股权占比为14.7%)、台湾的38.3%(市值占比,股权占比为27.4%)、日本的29.1%(股权占比)。

但市场的疑虑在于A股的外资持股比例2.92%并不能真正反应外资持有的中国上市资产的比例,因为中国很多优质资产在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上市。

在这里,我们重新计算一个宽口径的外资持股比例,具体做法是:(1)将港股的中资股(H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股)以及美股中概股的外资持股市场,与A股的外资持股市场加和,计算整体中国上市资产的外资持股市场;(2)而中资股和中概股的外资持股市场,采用个股前十大股东中的外资股东的持股市值加总进行粗略估算。

截止目前,A股、港股中资股、美股中概股的外资持股市值分别为1.77、2.92、1.88万亿人民币,外资持股占比分别为2.9%(按A股19Q3市值计算)、9.2%和14.2%。

外资持有中国上市资产(A股、港股中资股、美股中概股)的总市值为6.57万亿人民币,持股占比为5.8%。可见,以宽口径计算的外资持股占比依然小于日韩台的外资持股比例,未来外资持股比例继续提升的趋势比较明确,而份额的提升主要在A股市场。

image

image

第二,台湾和韩国MSCI纳入比例提升的空档期,外资仍然持续流入。

首先是台湾,在96-00和01-05年两段“纳入空档期”,外资净流入额持续为正。期中,96-00年,外资净流入5642亿新台币,持股比例由8.7%到8.8%;01-05年,外资净流入18870亿新台币,持股比例由8.7%到18%。

image

其次是韩国,在纳入期间,包括纳入空档期,外资每年的买入额均为正,且金额的大小与指数呈现一定反向关系。即市场下跌时外资买入金额加大,上涨时买入金额减少。

image

第三,对于A股,即便MSCI纳入比例暂时不提升,但是主动型外资大概率仍然持续流入。

2019年,随着A股纳入MSCI“三步走”的完成,A股在MSCI全球市场指数权重占比也达到0.5%,而外资持股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也由年初的2.22%提升至2.92%。

那么,当前海外主动权益基金已买入多少比例的A股,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这里,我们以官方公布数据比较详实的JP Morgan、普信基金和富达基金为例,计算A股在其权益资产中的占比。

对于JP Morgan:A股持仓市值占净资产比重为0.82%。JP Morgan旗下持有A股的基金主要有6支,A股持股市值合计8.7亿美元,占净资产的0.82%,高于A股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0.5%),但低于A股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的加权配置比重(1.7%)。

image

对于普信基金:A股持仓市值占净资产比重为0.47%。普信基金旗下持有A股的基金主要有8支,A股持股市值合计0.97亿美元,占净资产的0.47%,小于A股在MSCI全球市场指数的权重(0.5%),以及A股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的加权配置比重(1.7%)。

image

对于富达基金:持有的中国上市资产主要是港股中资股和美股中概股,较少直接持有A股上市公司,除了茅台等消费大蓝筹。

总结而言,随着A股逐步纳入MSCI,国外共同基金(JP Morgan、普信等)持有A股的比例目前仍小于A股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的加权配置比重(约1.7%)。未来即便A股纳入MSCI的比例短期不提升,A股部分优质资产的高盈利能力和回报率的优势,也会吸引更多海外主动型共同基金继续增加A股配置。尤其是当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由于经济衰退进入熊市的时候,A股真正的“避风港”作用在长期会体现出来。

2. 国内资产荒的环境,对A股能否形成有效支撑?如何理解“股债性价比”的争论?

关于资产荒的话题,在16年非常火热,这一次讨论的人不多,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在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宏观背景下,利率债首先迎来一波资金的配置,在经济预期改善的“压力”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3%的高点,逐步回落到春节前3%左右。

随后,疫情爆发,同时春节后央行不但没有回收,反而进一步大规模投放了流动性,导致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到当前2.6%左右的位置。

当利率债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资产荒的环境,导致资金开始增加对其他品种的配置,地产债、城投债、可转债,先后涌入大量资金,收益率也很快被打到历史比较低的位置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在这种资产荒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引入的另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股债收益比”。

在上周的报告中,我们提出:股债收益差(10年期国债收益率-沪深300股息率)位于十年来的最低位置,为A股市场尤其是高分红、类固收的权重股票提供了较强的内生动能,也是目前A股市场风险不大的内在逻辑。

image

image

image

这张图本身是代表类固收股票或者是高股息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性价比到了一个历史极值,意味着可能有类固收资金会逐步增加对他们的配置,起到一定程度托底的作用,因此整体风险可能相对可控。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在于只有市场整体风险可控,各种主题和科技股才有比较好的参与机会。

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科技股的爆发,是在蓝筹股出现显著下跌的情况下发生的,常言道:“大盘搭台、成长唱戏”。也就是说大盘的台子如果搭不住,成长股也不会有太好的机会。

因此,高股息或者类固收类的权重股,是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其有没有系统性再下跌的风险和空间,是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能否改善和成长股能否健康上涨的必要条件。

但是,还有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这个历史的阈值会不会被向下突破,从美国经验来看,是有可能的,分别发生在科网泡沫和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如果国内不出现危机模式,这个概率就相对比较低。

二是,类固收股票和高股息股票之外的公司,比如科技股,与股债收益比的逻辑之间是“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关系,科技板块短期能否超跌反弹更多还取决于国内流动性和全球疫情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image

3. 全球疫情拐点尚早,但不确定性在下降

过去一周,全球疫情发展情况较快,欧洲成为了重灾区,美股也存在风险,因此,现在说全球疫情的拐点出现,可能还为时尚早。

image

尤其是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包括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伊朗、美国等仍然需要警惕。

image

image

image

但是,另外一方面,经过周末的变化,市场对全球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能会有所下降。

此前,欧美国家在防疫上的“无政府状态”和对疫情的“轻视”,让市场对于疫情的前景非常担忧,增加了不确定性。

但是,过去几天,经过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个国家纷纷开始采取有效手段,包括“封城”、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

这一点有助于,市场从“疫情失控”的担忧中逐步缓解过来。

image

image

image

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仍然较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宏观层面央行降准,微观层面资金仍然在净申购科技类ETF,因此,近期A股市场出现超跌反弹的概率较高,方向上,建议继续关注新老基建的机会,同时关注半导体大基金和华为P40手机发布的事件性机会。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偏紧,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海外不确定性升级。

收藏
143.8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4.8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