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基金拆分秀!国泰基金两月内二度主动拆分,最高1拆5,规模扩张老套路如今还灵光吗?
原创
2020-09-11 17:38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沈述红
虽然今年有不少基金陆续实行了拆分,但对基金主动拆分,在近十余年来,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仅有国泰基金旗下两只ETF产品实施了主动拆分。

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讯,9月10日,国泰基金公告称,百亿级规模的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以下简称“芯片ETF”)已于9月9亿完成主动拆分,拆分比例为1:2。这也意味着,该基金在恢复正常交易时,投资者持有的芯片ETF基金份额会翻一倍。

这也是国泰基金年内第二次对旗下产品份额主动进行拆分。此前的8月份,该机构还对旗下上证180金融ETF(以下简称“金融ETF”)也实施了拆分,拆分比例为1:5,即每1份基金份额拆成5份。

虽然今年有不少基金陆续实行了拆分,但基金主动拆分,在近十余年来,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仅有国泰基金旗下两只ETF产品实施了主动拆分。

而在2007年,基金业曾出现“主动拆分潮”。鉴于当时权益市场火爆,基金净值屡创新高,再加上新基金数量极为有限,在投资者青睐低净值基金的背景下,老基金主动拆分应运而生,兴全趋势、广发聚丰等老牌产品均顺应当时的潮流进行了主动拆分。

北京一家第三方评级机构人士指出,基金主动拆分,无疑是迎合部分喜好‘便宜基金’的投资者需求而出现的‘数字游戏’,这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不大见得到的。它对基金运作并无实质性影响,但对于吸引投资者申购基金、扩大规模,从而提取更多管理费有一定意义。就ETF而言,实施主动拆分还有利于增加其流动性。

“但前提是主动拆分基金业绩要好,否则,单靠这种方式迎来的规模扩张是短期的,很快会遭到赎回。另一方面,主动拆分后规模扩张,对于基金公司管理能力、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上述人士分析。

国泰基金旗下两只ETF接连主动拆分

所谓基金拆分,是指在保持基金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基金拆分后,原来的投资组合不变,基金经理不变,基金份额总额增加,而单位份额的净值减少。基金份额拆分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

作为芯片主题ETF界的“当红炸子鸡”,此次国泰基金旗下芯片ETF实施主动拆分颇受关注。根据公告,此次芯片ETF拆分主要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交易便利性,拆分日期为9月9日,拆分比例为1:2,即每1份基金份额拆成2份。这也意味着,拆分结束并恢复正常交易时,投资者持有的芯片ETF基金份额会翻一倍。

数据显示,该基金在拆分前基金份额总额为56.57亿份,份额净值为2.1670元,规模近122.58亿元。拆分后,基金份额总额为113.13亿份,份额净值为1.0835元,份额累计净值为2.1670元。

同时,在9月9日拆分日,芯片ETF暂停申购、赎回,同时暂停办理以该基金为标的证券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以及转融通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划转业务。份额拆分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即9月10日起,芯片ETF基金复牌,并恢复申购和赎回业务。

这也是国泰基金年内第二次对旗下产品份额主动进行拆分。此前的8月份,该机构还对旗下上证180金融ETF(简称“金融ETF”)也实施了拆分,拆分比例为1:5,即每1份基金份额拆成5份。上述两只基金经理均为艾小军。

虽然基金主动拆分目的一般是“通过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但上述两只ETF均表示是“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交易便利性”。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称,所谓“满足投资者需求”,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国内基金投资者喜好便宜基金的心理。而“提高交易便利性”,则是要降低基金份额净值和投资者交易门槛,提升投资体验。

“以规模同样在百亿以上的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为例,它目前净值不到1.11元,但国泰基金旗下芯片ETF拆分前净值有2.27元,约为前述产品净值的两倍。如果在产品规模、业绩等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会倾向于在同类产品中选择明显‘便宜’的基金。而分拆后两者净值差别缩小,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申购,从而做大规模。”他分析。

短期来看,基金主动拆分的确显示出了一定“便利性”。以金融ETF交易为例,该基金在拆分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交易量明显放大。同样,拆分后第一个交易日,芯片ETF在成交额、换手率等方面较拆分前实现了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有不少基金陆续实行了拆分,但多是因为普通基金转型、分级基金触发上折/下折等原因导致的被动拆分。但对基金实施主动拆分,在近十余年来,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仅有国泰基金旗下两只ETF产品实施了主动拆分。

2007年曾现“拆分潮”

作为基金公司在上涨行情中实现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基金拆分曾一度非常“高调”。2007年,基金业曾出现“主动拆分潮”。

鉴于当时权益市场火爆,基金净值屡创新高,再加上新基金数量极为有限。在投资者青睐低净值基金的背景下,老基金主动拆分应运而生。仅2007年一年时间,便有58只基金实施了主动拆分,包含兴全趋势、广发聚丰等知名老牌产品在内。

然而,尽管主动实施拆分基金数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被拆分基金却也开始鱼龙混杂起来,有的甚至成为公司“圈钱”最直接快速的方式,个别小型基金规模也从3亿不到一跃至百亿。在这些基金成功募集巨量资金、完成漂亮变身并获得短时间规模扩张的同时,部分原本规模小于10亿、业绩拔尖、投资风格鲜明的基金,在成功“增肥”之后却难回昔日荣光。

以东方精选为例,该基金于2007年6月19日拆分之后的一个月,A股大盘反弹重创新高。在此背景下,该基金净值始终停留1元以下,甚至一度跌到0.88元,后续一个月净值增长也十分缓慢。

另一只基金——交银精选在2007年1月份拆分前还是公司力捧的2元基金,回报优良。拆分之后的2个多月,其净值却久久徘徊在1元以下,直到4月底基金净值才开始重新有起色。

同时,从这一年实施主动拆分一年以后的基金表现来看,仅有43.1%实施主动拆分的基金获得了正收益。

北京一家第三方评级机构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有部分业绩不够优秀的基金也加入了主动拆分的行列。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基金经理对于基金拆分的时机是否适合随后的市场情况没有充分把握,这就可能造成基金拆分后,虽然规模迅速扩张,但相应投资难度加大,灵活性有所降低,原有投资风格难以延续。

2007年后,基金主动拆分潮逐渐熄火。

到了2008年,仅剩18只基金进行了主动拆分,数量不及前一年的1/3。2009年,主动拆分基金数量骤降到3只,其后三年间逐年下滑至0。2016年,股市向好,实施主动拆分的基金一度达到8只。而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每年主动拆分的基金数量则保持在2-3只左右。

image

主动拆分功与过

“今年与2007年相似之处在于,很多基金累计涨幅较大,所以部分高净值基金有了拆分需求。”上海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称。

主动拆分,往往出于与更多基金投资者“分享好基金”的初衷,让他们以“新基金”的价格享受到“老基金”的价值。但从过往实施主动拆分的基金业绩来看,并非所有基金在拆分后都实现了好的回报,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上述评级机构人士分析,不少投资者片面认为净值越高,基金业绩越缺乏上涨空间,风险也越大,所以投资者宁愿去选择“便宜”的低净值基金,净值高反而成了基金销售的绊脚石。市场由此屡现新基金受追捧、老基金受冷落的现象。而基金公司为了消除投资者的“高价顾虑”,“投其所好”,也顺势衍生了主动拆分基金。

但与股票价格高位回调不同,基金净值高低与业绩没有必然联系。由于基金经理会随时调整仓位,一个投资组合得当的基金,其净值可以无限上涨,因此净值高的基金说明其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是基金公司持续营销的一种手段,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不大见得到的。”他解释,因为热衷基金拆分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不懂基金的初级投资者,他们会受到低净值的诱惑而买基金。基金拆分对基金运作并无实质性影响,但对于吸引投资者申购基金、增加基金流动性、扩大规模,从而提取更多管理费有一定作用。

有些基金,对拆分后基金规模增加后的投资运作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准备,拆分时也选择在大盘处于相对高位的时机,拆分日后大盘正处于向下调整的时期,这一方面摊薄了原持有人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基金能够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进行建仓,为未来良好业绩的取得打下基础。

“但前提是主动拆分基金业绩要好,否则,单靠这种方式迎来的规模扩张是短期的,因为它因主动拆分而吸引到的投资者往往不够坚定和理性,基金回报一旦下降很快会遭到赎回。同时,由于基金在拆分后要快速建仓,并保持较高的持仓比例。如果市场在短期出现较大的调整,可能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上述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主动拆分后规模扩张,以前适合于小基金的投资操作思路未必适合大基金,这对于基金公司管理能力、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此外,基金主动拆分后引起申购量激增,基金规模扩大,这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基金自身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牛市行情下,新扩充的资金建仓成本相对要高,拆分后的业绩成长速度要放慢;在震荡行情下,新募集的大量资金,逢低建仓却是较为有利。

“以牛市实施基金拆分为例,在投资者情绪亢奋的火爆市场行情下,基金拆分容易导致规模迅速扩张,有的甚至无异于新发一只基金。但它们在建仓过程中的仓位一定程度上低于已经建好仓的老基金,成本也高于老基金,这些因素制约了拆分基金的净值增长不大可能比老基金快。”上述基金研究人士称。

他由此建议,投资者不要仅仅因拆分后价格更“便宜”而“抢购”,要在对本基金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购,要更加基金未来的增值潜力。基金公司也应尽量通过持续营销的方式逐渐扩大规模,不至于因基金规模的骤然扩大而影响基金的业绩。

“在主动拆分基金外,市场上有一些哪怕不分红、不拆分的高净值基金,也依然得到投资者追捧,这是值得思考的。”

收藏
133.8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