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蚂蚁集团京东数科IPO倒计时!科创板明星公司扎堆,长期投资者和优质标的是发展关键
原创
2020-09-12 20:27 星期六
科创板日报记者 高倩
一场新的金融科技上市潮正在暗流涌动。

《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 高倩)讯,2019年12月,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上交所,标志着“工农中建交邮”这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A+H”上市正式收官。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足足持续了13年之久。

如今,一场新的金融科技上市潮正在暗流涌动。

9月11日晚,上交所受理京东数科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200亿元,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和五矿证券。8月25日,蚂蚁集团已向港交所和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其中其A股上会时间预计为9月18日。而此次两地上市,蚂蚁集团拟募资300亿美元,目标估值约为2250亿美元。另外,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由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联商务已于8月27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中金公司是其辅导机构。

对比可见,这一浪潮的主角不再是银行,而是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金融科技公司。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大航海时代已开启。

定调科技服务

“这是公司自身发展过程(决定的),这些公司如果没有科技属性,就没什么竞争力了,”谈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去金融加科技的行为时,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这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而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互联网金融公司去金融加科技的行为,开始于两年前。2018年9月,京东金融官方微博、头条、抖音更改名称为“京东数科”。公司彼时回应,认为数字科技更能体现公司的定位。

无独有偶。2020年6月,蚂蚁的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更名,蚂蚁集团方面回应,新名称意味着公司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

此外,像360金融、小米支付也分别更名为360数科和小米数科。

结合多位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科技化,究其背后原因,主要还在于公司业务的商业模式上。

在王骥跃看来,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业务范围已不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更广泛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他认为,虽然金融还会是蚂蚁和京东数科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但并不是它们的本质,而其本质是大数据,大数据+,而传统金融业本质是金融,即使往金融科技发展,也是金融+数据。

对比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各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其中的不同。而且与六大行等纯金融公司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技术服务带来的收入权重也越来越大。

2020年1月-6月,京东数科三大主营业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同期,蚂蚁集团的三大主营业务——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5.86 %、63.39%和0.75%。

image

图|京东数科营收构成及占比

image

图|蚂蚁集团营收构成及占比

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维度是技术投入占比、研发人员占比以及专利数量。

从京东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6月30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67%,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截至8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或专利申请2230项。蚂蚁方面,截至6月30日,研发投入占营收收入的比例为7.89%,而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64%。另外,截至7月31日,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在全球四十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专利或专利申请,共计26279项。

从两家公司的募资用途来看,也将主要用于数字经济和科技的持续投入。

image

图|京东数科募资用途

回过头来看,这些公司的成长,主要源于其数字能力外溢。

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分别成立于2013年和2014年,两家公司都是基于自有的电商平台商家及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以解决小微企业和消费者融资难等问题。随着公司数字科技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服务客户从平台内部不断向外扩展。

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记者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去延伸,打造基于商业生态的泛金融业务,这将是一个大的趋势,会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融合,将进一步拓展泛金融业务的边界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此次拟挂牌科创板的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以及百度度小满金融业务也有一定的规模。此外,包括字节跳动、滴滴和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拥有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别通过电商、打车、外卖等业务构建交易闭环。

王骥跃判断,有前途的金融科技类公司,需要有巨量的交易作为基础。

“虹吸效应”与长期投资者

上交所期望将科创板打造成“科技创新企业上市首选地”。从科创板开市一周年数据来看,共有140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合计募资金额达2179亿元,占同期沪深两市新股募资金额的52.08%。

上半年,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是科创板IPO规模最大的企业,也是该市场目前市值最大的企业。而进入下半年,金融科技赛道的拟IPO企业异常活跃。其中,重头戏在蚂蚁集团,其两地30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料成为全球最大IPO,同时蚂蚁也有望成为中国第三大、科创板第一大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京东数科、银联商务等金融科技公司的IPO,也是科创板的一大亮点。根据胡润2020中国独角兽排行榜数据,上述两家公司的估值也不低,分别为1300亿元和200亿元。

image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打造出了自己的“上市速度”。注册制的推行,让IPO审核加速,使得上市时间大幅缩短。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的数据显示,已上市的140家公司从IPO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227天,较同期非科创板公司的上市平均用时592天提速了61.7%。6家公司上市用时不足百天,中芯国际创下了18天过会、从受理到上市仅用45天的纪录。而蚂蚁集团,打破了由中芯国际保持的纪录,后者从接受上市辅导到上会仅用35天。

image

图|蚂蚁集团IPO进程

融资规模大、市值规模大、上市速度快……这些要素都决定,中芯国际、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这些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会吸引到无数的关注。一方面,会有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公司齐聚科创板;同时,也会发挥资本的虹吸效应,吸引大批投资者涌入科创板市场。

董登新告诉记者,随着注册制的改革,尤其科创板新经济公司在A股市场占据了重要的投资地位,那么从市场的投资理念到基金公司的选股策略都将逐渐改变,崇尚高科技追逐新经济公司是当前A股市场的潮流,也是一个普遍的投资取向,也代表中国产业经济升级的新方向。

刚满一岁的科创板发展势头正足,但是它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持续优化。

在科创板一周年之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以及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而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最近也表示,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科创板目前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就是要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鼓励引导更多长期投资者参与科创板。

“中国资本市场并不缺少资金,但缺少足够的真正做长期投资的‘长钱’。从科创板行稳致远的角度看,必须从长期视角切入,建立起长期投资者制度,对真正采取长期策略的机构投资者建立公开备案名单,使其在发行询价、定价、配售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自愿承担长期投资的相应责任,促进市场流动性、波动性、平稳度与市场功能相匹配。”肖钢说。

从上交所披露的半年报来看,投资者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更具长期投资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在增加。

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显著上升。持股基金数量为16544只,比一季度增长10倍。其中,75%的科创公司的流通股东中有基金股东,比一季度增加20个百分点;基金持股占比从一季度的平均7.09%提升至11.70%。从行业看,医疗器械、软件和半导体类个股最受基金青睐。其中,金山办公的基金持股比例为51%,高居科创板榜首。还值得注意的是,金山办公还被社保基金、保险、QFII多种机构持仓。

随着首批科创50ETF产品正式获批,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本流向科创板上市公司。

在董登新看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A股市场是非常缺乏长期资金的,而将长期资金引入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公募基金大力培植股票基金,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私人养老基金。“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私人养老金和股票基金应该是我们股市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它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长期资金来源是否充足。”

除了建立长期投资制度,想要吸引长期投资者,根本还在于吸引优质企业上市。

王骥跃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上市,必然会启动战略投资者认购,且比例较大,这些本身都是长期投资者。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引入长期投资者进入,稳定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创板公司治理持续改善,业绩提升,即拥有众多高质量的公司。“因为单纯靠资金来支持的市场,是很脆弱的。”

如此一来,或许才能可能改变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的未来还是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我不认为越来越强大的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的未来,越来越强大的资本市场才应该是中国金融的未来。”

收藏
136.2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3.81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