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陷纠纷之际 华北第二大民营眼科赶赴IPO 后来者能否抢占市场?
原创
2021-01-08 11:37 星期五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自2020年下半年起,民营眼科医院就开始加快上市步伐。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新年伊始,眼科“黑天鹅”出现,爱尔眼科陷入医患纠纷舆论风波。与此同时,华北第二大民营眼科医院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朝聚眼科”)赶赴港交所IPO。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民营眼科医院中,按2019年营收总额计,朝聚眼科在内蒙古排名第一,且在中国华北地区排名第二。按2019年的临床眼科收入计,朝聚眼科在中国排名第五。

民营眼科争相IPO

实际上,自2020年下半年起,民营眼科医院就开始加快上市步伐。

去年7月底,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何氏眼科”)、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厦眼科”)和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瑞眼科”)三家眼科医疗连锁机构不约而同赶赴创业板IPO。

2020年12月30日,随着普瑞眼科招股书的更新,上述三家民营眼科均已更新了招股书。

民营眼科的商业模式较为相似,都是眼科全科医院+视光服务模式。

因各家拟IPO企业公布财务数据周期不同,《科创板日报》记者仅以2019全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华厦、普瑞、何氏、朝聚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11.93亿元、7.46亿元、7.15亿元;净利润1.82亿元、4905.48万元、8060.12万元、7080万元。

2019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净利润13.79亿元。4家拟IPO企业与行业“老大哥”爱尔眼科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多份行业研报中亦提到,目前爱尔眼科上市公司体系内的医院营收已达到民营眼科行业30%的份额。

爱尔眼科的龙头效应

眼科因市场空间广阔,壁垒高,向来被认为是黄金赛道。提到眼科,投资人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金眼科”、“金眼赛道”等。而眼科产业链中,又以眼科服务市场空间最大。海通证券医药团队研报指出,眼科服务占整个产业链近70%的市场份额,布局最广泛,商业模式最清晰。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规模从2015年的730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2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预计将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2231亿元。另外,民营医院增速超过公立医院。

关于民营眼科医院崛起的原因,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认为,他们主要是从公立医院系统中切割市场份额。整体上公立医院的技术、人才、设备占据优势,但因为其医疗服务供不应求,造成患者的就医体验较差。民营眼科医院主要做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眼部护理等。

海通研报认为,眼科服务是进入门槛高、先发效应强的领域,由于规模效应,爱尔眼科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

有医疗领域一级市场投资人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爱尔眼科的护城河基本就是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眼科是所有科室中相对标准化、重资产、可复制的,所以很适合连锁。有了原始积累以后,开发新门店、对上游谈判都有优势。”

还有投资机构经理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民营眼科的关键在于医生资源获取、质量把控以及复制能力。“爱尔眼科的合伙人机制吸纳全国近1/10的眼科医生资源。”

从旗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分布上看,爱尔眼科的规模确实很大,连锁机构遍布全国,截至2019年底,其并表的境内医院、门诊部分别为105家、65家。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爱尔眼科并购基金同期还拥有275家医院、37家门诊部。

“后来者”能否分羹市场?

那么随着“后来者”冲击上市,中国民营眼科的新竞争格局能否打开?上述一级市场投资人表示,“那些拟IPO企业都是区域龙头,在各自的区域都已经做得很稳了,爱尔眼科可能也很难进去。”

但其同时也认为,空白市场还很多,现在并没有到存量竞争的阶段。

上述投资机构经理表示,“全国眼科1000多亿的市场,还在持续扩大,爱尔眼科2019年才100亿,华厦、普瑞、何氏和朝聚目前对爱尔眼科还构不成威胁。”

根据招股书,华厦、普瑞、何氏和朝聚眼科地域特色明显,主要连锁机构分别分布在东南、西南、辽宁和华北地区。但四者IPO的目的皆是想要募集资金,自建医院快速扩张。各家企业均有全国化布局的野心,从区域走向全国。

虽然这4家民营眼科的体量和业绩暂时都还无法与爱尔眼科相提并论,但从毛利率来看,2019年,华厦、普瑞、何氏和朝聚眼科毛利率分别为40.22%、42.63%、43.21%和38.91%。同年,爱尔眼科综合毛利率为49.3%。

收藏
126.37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17W 人关注
8696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