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宏观:人民币有望在上半年继续走强至6.2-6.3
2021-01-10 15:51 星期日
中信宏观 诸建芳 程强 吴宇晨
人民币汇率在年初明显升值,已经突破了6.5这一关键点位。

中信宏观团队最新观点指出,最近一个月以来,宏观基本面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虽然高频数据显示经济在持续恢复向好,但部分地区出现了局部疫情反弹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几乎全线上涨并持续维持高位,猪价回升和近期的“极寒”天气又进一步推升了通胀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部委陆续召开年度工作会落实精神,政策基调越来越清晰;人民币汇率在年初明显升值,已经突破了6.5这一关键点位。本篇报告将以这些新情况为线索,更新判断当前的宏观环境,并作出展望。

经济:恢复向好趋势延续,局部疫情风险也不容忽视

我们认为,经济恢复向好的趋势是延续的,但也不应该抱有过于乐观的预期。PMI景气指标和集装箱运价、乘用车销量等高频数据都显示经济仍保持高景气。然而,我们也指出,交通出行、场景消费可能还会受到局部疫情的影响,对经济恢复形成一定的拖累。

通胀:预计不会成为宏观风险,四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我们认为,价格上涨本质上还是源于供需基本面,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逻辑只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商品涨价预期。就国内来说,通胀应该不会成为宏观层面的风险因素。

1)冬季猪肉价格回升,既是因为需求旺盛,也是因为玉米价格上涨、进口冻肉受限、冬季调运成本提升,但2020年一季度猪肉批发平均价格为48元/公斤,处于历史上的绝对高位,高基数效应下,预计猪肉价格仍然会在2021年一季度对CPI形成负向拖累。

2)寒冷天气会提高蔬菜价格。中国气象局指出,今年12月28日以来的寒潮过程比2016年1月世纪寒潮明显偏弱,2020年一季度的鲜菜价格与2016年绝对水平几乎相当,也形成高基数,鲜菜价格预计也不会显著推升CPI。

3)从大宗商品涨价的成因上看,我们不倾向于是流动性宽松推动,我们认为本质上还是供需错位的因素,内需和外需的共振导致下半年工业生产和投资的需求集中释放,这两者的单月增速明显高于往年,推升了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因此涨价的持续性也取决于供需错配的时间长度。

4)粮食安全问题可能更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去认识,预计未来会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和统筹力度,并形成产业发展机会。

政策:不急转弯,为2021年应对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政策进行了总体定调。我们认为,在具体的指标安排上既会充分对接“十四五”规划的长期发展目标,又会充分考虑2020年的低基数,更会审慎安排,为2021年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留足空间。按照十五年翻一番的中长期目标,“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如果能保持在5%左右,累积起来就是了不起的成绩,也能够保证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在疫情冲击之后,力争使经济增速逐渐回归平稳更为重要,合理地安排指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具体到财政和货币政策上,预计是在保持合理适度力度的基础上稳步退出。

汇率:人民币有望在上半年继续走强至6.2-6.3

我们之前认为,由于我国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相位差”,预计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还将持续。2021年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也的确延续了去年四季度起的较强趋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去年末的6.54进一步升值约1个百分点至6.476。

往后展望,从边际影响因素观察,我们认为还有两个因素会进一步加强这一趋势在近期的演化。一是在民主党“横扫两院”下,美元指数在未来一个季度的走弱幅度有望超出此前预期,带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二是需关注春节前的结售汇因素变化,我们预计近期出口企业结汇需求加大可能带动人民币需求上升,推升人民币汇率升值。

收藏
151.0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63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