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逐鹿养老社区如何“C位出道”?服务差异化将成核心竞争力 护理资源匮乏则是“心头痛”
原创
2021-05-21 14:22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丁艳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正成为一片蓝海之地。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正成为一片蓝海之地。近期,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多家大型险企也纷纷抛出新动作,加速圈地进军养老社区。

多位险企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积累资产占比低,未来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业内一致认为,养老险产品单一、同质化情况下,险企可通过服务构筑核心竞争力。在早期市场耕种完成后,医养康资源的配套可撬动更大保险产品需求。”

值得关注,险企布局养老社区也面临诸多难题。首先,险企经营和管理养老社区门槛较高,其背后涉及工程建设、公寓管理、健康护理等专业性非常强,对险企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次,险企自建养老社区,土地获取难度也较大。

此外,目前养老社区专业康养人员十分匮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庞大护理资源的缺乏或需要长达超10年时间的积累。中国养老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要实现医养结合,最大挑战是构建人才教育体系。

突破口:服务差异化,构筑核心竞争力

近日,险企布局养老社区似乎迈入加速度阶段。从动作来看,平安近期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并表示,将优先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项目,建设市中心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综合康养社区。

紧接着5月9日,中国太保正式推出太保家园“颐养、康养、乐养”三位一体、全龄覆盖的康养产品体系,并宣告已落地成都、大理、杭州、厦门、南京、上海东滩、上海普陀、武汉等8个全国养老社区项目。5月18日,新华保险首个大型CCRC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揭开面纱,该公司养老产业布局中的“乐享”“颐享”“尊享”三大社区产品线落地。

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监管处处长高建光在去年底对外透露,截至2020年9月末,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已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20个省市区,总床位规模约84155张。

险企发展养老产业不仅有国家政策支持,且与自身业务能够形成协同性,对于保险业来说养老产业是一片亟待去挖掘和开拓的广阔蓝海。

一位银行系险企战略规划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政策红利下,空间大、供给不足的养老产业链是保险公司目前应该紧紧抓住的好机会。从长远来看,养老产业是险企下一轮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纵观养老社区的发展,早在十多年前国内就已有险企开始探索,合众人寿武汉养老社区项目开工为其标志性事件。2012年起,险企投资养老社区思路逐步清晰,泰康、新华等养老社区项目先后开建;2015年以来养老社区进入加速布局阶段。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养老社区发展模式主要分为重资产、轻资产和轻重结合模式。重资产模式即自产自销、直营管理,以泰康人寿为代表;轻重结合即包括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以太平人寿为代表。因为养老社区的投资周期较长,且国内目前仍处于加速布局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得到长时间的验证,小险企多采用参股、战略合作等介入康养产业链的轻资产模式。

今年以来,上市险企对于养老社区的布局力度正在加大。对于其原因,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首先,今年保险负债端表现较为萎靡,这使得市场对于险企医康养大生态圈的建设颇为关注;其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险企也意识到养老产业前瞻布局的必要性,而养老社区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波婴儿潮(1962-1975)导致的老龄潮正在到来,该年龄段人群享受了经济改革的红利,财富实力的提升对养老品质有所追求,对医康养资源的诉求较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指出,“目前诸多险企均关注养老社区,除人口老龄化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即目前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积累的资产占GDP比重不到10%,而美国占比为163%,数据差距恰说明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发展趋势则是保险加服务。”

朱俊生解释,“从客户角度看,其对养老健康服务有较高诉求,这是诸多险企康养服务背后发展的基础,养老社区对高龄、有基础病甚至失能的客户会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从保险公司角度看,其产品较为单一且同质化严重较容易复制,由此服务则能成为差异化突破口,诸多险企也希望通过服务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保险属于低频消费品,诸多险企希望通过场景化的高频服务来带动低频保险的消费需求。”

朱俊生同时指出,养老和健康产业的投资较为长期,这与险资投资风格较为匹配。“险企可将资产端和负债端打通,与险企养老健康产业的投资形成协同,这是目前诸多险企的主要战略逻辑。”

上述券商非银分析师也指出,“保险+养老社区的模式,实际还包含着医疗资源的配套。保险单品的竞争已经不能满足中高端客户需求,早期的市场耕种完成后,必然是医康养资源的配套才能拉动更大的保险产品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保险与医康养生态建设相辅相成。”

天风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目前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特别是核心城市高端养老需求增长迅速、供需关系不匹配,催生了我国高端养老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预计未来养老社区形成规模优势且运营品质高的保险公司,将抢占养老产业(包括商业养老保险)的蓝海市场。”

“我国养老社区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我国险企的养老社区大多同时为投资方和运营商,虽然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不考虑地产本身的增值),还未成为当前盈利增长点,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入住率的提升,养老社区在未来有望逐渐实现盈利。”兴业证券在其研报中如是表示。

心头痛:专业护理人员匮乏 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目前险企布局养老社区虽处于加速度阶段,然其仍面临诸多难点。随着险企医养结合模式的逐步落地,该模式存在的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也逐步凸显。

上述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首先,养老社区的开发和运营涉及到地产、公寓、物业的开发及管理,这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同时养老社区配套的医疗、护理等服务,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这方面并非保险公司专长。所以保险公司要做大养老生态圈的建设,这意味着其要跳出既往商业模式的舒适圈。其次,目前养老社区发展较好的为泰康人寿,但其发展时间也较短,商业模式尚待时间检验,且目前政策对保险公司布局养老社区的态度尚不明确,未有明确定位和支持。”

朱俊生亦指出,目前险企布局养老社区问题和难点挺多,险企经营和管理养老社区的门槛高,背后涉及的工程建设、酒店管理、公寓管理、健康护理等专业性强,这对保险公司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部分险企的养老社区管理团队基本来自地产公司等其它行业。“同时,险企若要自建养老社区,土地获取难度也较大。”

复旦大学保险系副教授陈冬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各地出台了一些针对养老社区供给侧的免税优惠政策,但对于需求侧的个人缴费方面则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并且在打通医养资源的激励机制上也未有明确说明。在陈冬梅看来,若缺乏明确的政策激励,老龄人口还会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更多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其同时指出,目前养老社区的专业康养人员十分匮乏。“2017年人社部发文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这意味着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指导较为缺乏。”

2017年10月份,国务院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办理,最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已没有护理员(护工)、养老护理员等工种。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则可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

近年来,也不乏专家、业内呼声。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护理部副主任兼上柏住院部护士长潘美儿曾指出,没有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员,不可能提供专业性、可靠性的服务技术,对失智失能的老年人服务过程中,无法保障老年人的品质生活,还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的二次损害。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也曾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养老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要实现医养结合,最大的挑战是构建人才教育体系。

收藏
160.0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13W 人关注
3.0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