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未来与理想, 中国设计师有备而来
2020-05-22 17:05 星期五
实习生蒋文月
中国设计师曾经在西方主流审美的指指点点和俯视下,或被同化或妄自菲薄。随着多年经济迅猛发展,时尚与设计领域的话语权也不断提升,中国设计师以民族自信为基底构建了成熟的行业认知体系。

冯骥才先生多年前

中国设计师曾经在西方主流审美的指指点点和俯视下,或被同化或妄自菲薄。随着多年经济迅猛发展,时尚与设计领域的话语权也不断提升,中国设计师以民族自信为基底构建了成熟的行业认知体系。


冯骥才先生多年前曾说:“我喜欢做包含未来的事,含有理想主义的事。” 以开放拥抱设计,以理性看待市场,以批判面对质疑,中国设计师们正为了这可见的未来与理想厚积薄发。


1. HELEN LEE品牌创始人/设计师

李鸿雁:“希望我的服装设计可以让女性发现更多风格的自己。”



运营一个设计品牌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个问题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相通的。首先,从零开始把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很漫长的。一件好的设计作品本身就由许多部分组成,从概念到结构,从选料到功能,根据服装穿着场合的不同也有不一样的侧重点。但另一方面潮流的更替要求设计师不停地做出新的东西,要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收集最新的信息,服务于最新的人群。在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了,设计师需要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生存,以强大的内心去对抗压力、平衡心态,最终将自己的创意实现。


而我自己的理念是不要将自己的创意风格局限在某个框架里,我希望中国的女性可以在更多方面去展示自己,驾驭更多不同的服饰风格。一旦有了开放与自信的心态,那么不管穿什么衣服都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心境。


虽然整体来说目前国外对于艺术与创意的接受度还是更高,但上海也是一个正快速发展的大都市,它的国际化与多元化时常给予我很多灵感,让我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元素运用到一部分设计当中。并且中国电商与快时尚的发展使行业节奏变得更快,这个趋势也正在影响全球。比如我们的时装一年就要做六个季,平均两个月一个系列。这就给中国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本身是欲速则不达的,所以一定要有资金、耐力、团队帮助你去应对复杂的市场,服务更多的人群,设计师才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做出更好的效果。


2. 中传海派家具品牌创始人/设计师

王力:“我们最需要的是沉淀与坚守。”



“美”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精神享受。好的设计作品不仅美在视觉享受,舒适度与功能性也非常重要,海派家具就是如此。它汲取了西方流行的art deco风格与东方精致的雕花工艺,同时也能展现出细腻的江南文化与民国时期的风骨。


就拿我最喜欢的椅子来说,它的功能性非常强。虽然很少有人特地去在乎、去感受椅子,但是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我们与椅子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可以说在家具中,椅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其次,中国的“椅子文化”也源远流长,它是不同人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老幼尊卑。比如皇帝有“龙椅”,明清时期有“官帽椅”,在我们的语言中也有“第一把交椅”这些说法。我收藏了四千多件椅子,男女老少坐的都有。在椅子收藏馆中,我会有穿越时空的感觉。看着一把精致的雕花椅,或是一把手绘的藤椅,就能想象当年坐这把椅子的人有多美。


所以说我们需要沉下来,带着匠心精神真正去体会文化的美,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


在推广传统文化时,我们中国的许多品牌可能会更多地注重产品的质量,但是在整体的品牌建设与品牌意识方面,要在视觉、理念、行为标准上下功夫,去做出一个国际标准化的品牌管理系统,这条路还很长。我们每一年都在做海派文化艺术展,在推动品牌发展的同时,也整合了许多海派文化的艺术家利用这个平台去举办展览与发布会,用多种方式去推广海派家具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是需要时间和力量去坚持的,我们也很有耐心与信心能够推动其持续性发展。


3. GYRO品牌创始人/设计师

刘知礼:“中国的原创设计师需要从重拾自信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去产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品牌通常被归作“原创设计类”,但实际上,这个类别在国内面临着许多挑战。从政策法律到民众意识,再到品牌本身的责任感,许多因素都让设计师们无法将所有时间精力投入到创作本身。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大家都想去做点什么,但一些人限于已经习惯的西式标准,难以自信地做出专业的取舍,最终只能跟随风格潮流,比如目前大多数生活方式类的设计,实则在靠拢欧洲与日本的风格,这样一来,传播的只是品位与阅历,而不是创造力。


但真正的探索创新以及其成熟有效的实现,不光依靠设计师的敏感视野与设计能力,还需依赖太多时间、精力、资源的投入去支撑量产结果的合理性。我希望能够做出一个在专业价值与原创探索上都不亚于海外的一线设计品牌,而我做出的产品可以与当代年轻人产生真实的联系,被人们依赖。中国的原创设计师需要从重拾自信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去产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有别于艺术,设计是商业世界的一个环节,一个工具。我期望我们能始终反省克制于自我表达,基于对人对物的尊重和理解,尽量诚实又无憾地去平衡好我们所相信的那些好产品价值和商业诉求间的关系与矛盾。


4. IRIDESCENCE NEW YORK品牌创始人/设计师

林一鸣:“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与文化背景都不同,而这正是设计的美妙之处。”



我在纽约生活了十多年,在这座城市的生活、教育和工作经历都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学会了对创作的尊重与喜爱。深受纽约文化的影响,我喜欢大胆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设计。在我的设计里,不难发现我擅长不同的配色与造型,并且每个系列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小细节和选料都紧扣主题,努力在使用和美感之间找平衡。


我认为设计是没有差距之说的。每个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都不同,而这正是设计的美妙之处。2018年我带着品牌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始设计和品牌活动。和很多海归设计师一样,看着中国的原创设计和时尚产业不断提高,国内也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与设计学院,我非常希望大家能互相交流、互相成长。


但在我看来,国内与国外对于市场的态度是有些不一样的,国内的设计师品牌,很多是在适应市场的需求,也会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去改变设计。而国外的设计师品牌,大多数是会注重设计和产品的前瞻性,更希望去引导消费者接受自身品牌的理念,改变固有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去追随品牌。而我希望将自己品牌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带给国内的消费者,获得大众的喜爱与认可,让每个爱时尚的人都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去拥有时尚的单品。


5. THE OWNER品牌创始人/设计师

黄鲁哲:“不是只有国外品牌才代表价值,我们正在慢慢进步。”



我认为运营管理一个品牌最困难的是找准方向和定位。我们2016年全年只卖出1086支眼镜,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是市场需要的、是可以吸引人的,我们的消费者又在哪里,什么样的渠道愿意为我们的品牌买单。当2017年品牌爆红之后我们又开始迷茫什么才是品牌能够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我们“外行”进入眼镜业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不仅需要去创造作品,也要去打磨团队与品牌输出。


一件好的作品其实是多方面的呈现,对其内涵的挖掘也代表着设计师对于生活的态度。比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镜这个物件,是和眼睛在同一个纬度上的。它作为一个小小的时尚单品,却可能在某个方面使人的整体形象都产生巨变,这是很有趣的,也是很哲学的。


其次,中国品牌的商业化能力其实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国外的品牌就代表着价值,这一点我们正在慢慢进步。这几年国潮正当时,这种品牌价值的天然差距,还需要时间去慢慢追赶。我们正在消化品牌这个概念,什么是品牌,怎么样才能做好品牌,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 “小观”珠宝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

赵静思:“中国珠宝设计品牌的真正出现,还需要时间、醒悟与刻苦努力。”



小观其实不算品牌,仅是我工作室的字号,它是我梦想中一座园林的名字,取义“以小见大”。珠宝是自然与人文之精,即是一种“小观”。我认为好的珠宝设计自有一套完整的、能独立运转的思维系统,颇具生命力。我做珠宝的过程就是在穿梭过去和现在,这里或那里,想象和现实,每一刻都是真诚地全心全意地去体验。


我的经营方式相对传统,谈不上运营。但自古以来,珠宝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生意。从我自己的角度看,生意的运转才能保证创作的自由发展。所以我在经营上的困难也是作为个人的、原创设计者在环境中的困境,是市场价值观的问题。


实际上现在我们整个珠宝产业的来源是在西方,中国传统的珠宝仅剩玉文化还在继续。它们从品牌到工艺再到教育,从古到今传承有序,业态成熟,层次也极其丰富。我们虽然有不少大公司、大工厂,但老实讲,无论对于小作坊匠人还是设计师品牌来说,中国珠宝设计品牌的真正出现,还需要时间、醒悟与刻苦努力,同时也需要消费者审美观念以及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成长,希望自己能尽微薄之力。


收藏
2952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6133 人关注
933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