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利器失效!结构性存款规模“腰斩” 最高收益率正在震荡下行
原创
2021-07-20 17:13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姜樊
近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余额跌至6万亿元,相对于2020年4月最高峰下降超过一半。另有数据显示,当前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正在震荡下行。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近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余额跌至6万亿元,相对于2020年4月最高峰下降超过一半。另有数据显示,当前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正在震荡下行。

有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存款整治一直是监管关注重点,这类产品已不再是银行的“揽储利器”。预计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及收益率有“双降”可能,但下行速度将相对缓和。

规模、最高收益率现“双降”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04万亿元,环比下降4.89%,同比下降44.21%,相对于2020年4月的最高峰下降50.24%。其中,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7.3%、6.21%,中小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88%、4.27%。

另据融360数据显示,6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17天,较上个月增长2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9%,同比下降34BP。其中,国有银行平均期限为97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1%;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51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4%。

2021年6月到期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中,6月份到期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中,有1307只同时披露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有1168只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89.36%,环比下降0.22个百分点。不过,亦有结构性存款产品到期收益率为0。

此外,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普遍偏低,多数产品最高收益率3.5%。从结构上看,不少产品选择与股票指数挂钩。

融360 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刘银平表示,从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来看,呈震荡下跌趋势,今年以来收益走势相对平稳。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产品实际收益率,结构性存款挂钩标的不同,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也不同,一般来说,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偏高,但达到的概率偏低;挂钩利率、汇率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偏低,达到的概率偏高。

近年来,结构性存款等产品整治一直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此前,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存在大量的“假结构”,这让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利器”。但过高的存款利率也扰乱了存款市场利率定价,推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均迎来了监管严厉的整顿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假结构”产品被清理,预计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会继续下行,但下行速度相比前期会放缓。由于全面降准之后市场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加之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的调整,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将推动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行。

个人、企业客户吸引力出现分化

财联社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个人结构性存款已不再是银行的推荐的“主力产品”,通过结构性存款揽储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个人结构性存款并不多,收益率也不高,如果客户想要安全的理财产品,不如投资一些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目前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依然相对较高。”一位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依据本行情况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尽管现在仍有部分个人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但投资者购买热度已经减退。

不过,企业客户仍然热衷于投资结构性存款。根据wind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仍是上市公司理财首选。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有1044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6750.6亿元,其中结构性存款4542.2亿元,占比为67.3%。一些上市公司将全部资金投向结构性存款产品。

刘银平表示,6月21日,银行存款利率报价改革启动,普通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大幅调整,其中短期利率普遍上调,1年期利率涨跌不一但整体下降,2年及以上长期利率普遍下调。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短期利率过低,对零售客户吸引力不大,提高短期利率对吸引零售存款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企业客户仍有一定吸引力。

“整体来看,在普通定存和大额存单中长期利率下跌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对储户的吸引力将增强,但在监管约束之下规模不会明显增长。”刘银平表示。

收藏
71.5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21W 人关注
2.5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