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淡定面对A股“新常态”
原创
2021-09-14 07:01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彭科峰
A股成交连续过万亿引发了广泛关注,但目前来看增量不增价的行情还会延续,这对所有投资者都是挑战。

都说金九银十,但A股市场近期的火热程度还是超乎很多人想象。9月13日,A股市场的成交额连续39个交易日超万亿元,离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的连续43日交易额超万亿的历史记录只有一步之遥,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将由此进入日均万亿成交量的“新常态”。同时,素有投资者情绪“晴雨表”之称的融资融券余额,也屡创新高。截至9月10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9153.6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4.89亿元,连续5个交易日增加。难道,大牛市真的要来了?

从近期的成交额来看,时隔6年后,国内股市似乎正在迎来又一波高潮。历史统计显示,成交额的大幅增长和市场上涨往往息息相关,但本次的情况则有些不一样,大盘指数并未有明显上涨,中证流通指数一直处于在区间波动。9月13日,上证指数虽逼近前高,但相较7月21日仅上涨4%,而创业板指7月22日见顶后持续下挫,近一个月回调超10%。这样的数据说明,目前股市并没有看到牛市来临的明显信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A股市场的成交额连续破万亿呢?目前来看,市场并没有一致的说法,但相对主流的有三种。持“增量资金入市论”观点的认为,楼市遭遇调控,导致居民储蓄资金及部分房地产投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助力A股市场实现万亿元级成交。从两融余额创新高来看,似乎这一观点有一定说服力。不过,相关数据显示,两融的交易额比例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其对近来A股日成交额连续超万亿元的“贡献度”有限。

持“量化投资影响论”观点的认为,当前量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其注重短线操作、频繁换手的特点,可能导致市场交易量大增。不过,也有数据称,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的成交占比稳定在10%至15%之间,近期并未出现明显放大。

另外,持“市场扩张论”的认为,近年来A股市场不断扩容,体量快速攀升,今年以来就有中国电信、三峡能源等一批体量较大的企业上市。目前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末的2800多家,新增到近4500家,增幅近60%,并且新增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自然导致A股流通股本也快速增长,市场交易量大增。

在笔者看来,这三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或许综合起来考量才能解释目前A股市场成交额屡破万亿的原因。当然,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量,近两年疫情因素导致经济景气度下降,央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也是重要原因。在关注A股成交连续“破万亿”的原因之时,我们更应该关心巨额交易能否带动整体市场大涨、是否意味着市场过热,以及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

目前,从市场估值、换手率等关键指标来看,和2015年相比,今年以来的市场远没有到当年的疯狂程度,A股整体估值和换手率都在正常范围,说明市场并未出现全面过热的现象。另外,两融余额虽然创下6年新高,但从占A股流通市值角度来看仅略高于历史均值,风险相对可控。种种迹象说明,在楼市遭遇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或许将进入日均万亿成交量的“新常态”,市场增量不增价的行情或许还将继续。这对A股市场上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收藏
105.88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6.26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