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货币政策可以有弹性,但更应有定力
原创
2021-10-15 07:10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梁秀峰
如果眼下定力不够,导致资金重新流入房地产和高耗能企业,那么过去这段时间的努力,都要付诸东流。

国家统计局昨日最新数据显示,9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环比持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7%,创有数据纪录以来新高,环比上涨1.2%。此外,9月PPI和CPI的剪刀差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由于PPI持续攀升,导致下游部分工业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再加上对宏观经济下行的隐忧,市场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应该走向宽松。一些券商甚至给出时点预计,“政策可能宽松的时点在2021-22 年交替之际,最可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达成调整共识“。

与市场的“心动”相比,央行行长易纲此前一日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的发言无疑更为“淡定”。易纲介绍了中国近期经济金融形势,表示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与央行此前的立场并无二致。

笔者认同易纲行长的看法,目前还是要维持稳健货币政策,而且政策必须要有定力。当然,这不代表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企业面临困境,政策没有丝毫弹性。只是对于当下中国经济来说,更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产业转型,要从过去依赖房地产、高耗能产业,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果眼下定力不够,导致资金重新流入房地产和高耗能企业,那么过去这段时间的努力,都要付诸东流。

从数据上来看,当前的中国经济虽有一些问题,但运行还算平稳。受制于能源双控和房地产“三条红线“,四季度经济数据可能未必好看,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两项数据——就业率和CPI,也都比较稳健。这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从一些指标来看,高科技企业目前根本就不缺钱,社会资本还在拼命寻找好的高科技投资项目。

现在真正叫苦的主要是房地产行业。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中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国内融资受制于"三条红线“,国外则面临多家地产企业美元债违约。那些经营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企业,急切期待货币政策放松,来挽救他们岌岌可危的资金链。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些企业的问题更多是自身经营策略造成的,本质上是个体问题,不应该由总量政策去解决。从目前有关部门的应对来看,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正在落地。

从央行的角度,今年以来易纲行长已经在多个场合表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份,央行更是超预期率先降准,这足以说明货币政策不会是僵硬死板的。但后续的实操证明,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依然是稳健,在确保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外,定力是足够的。另外考虑到最近美国CPI数据节节攀升,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不断提高,新兴市场货币正面临考验。中国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内对外都可以预留政策空间,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收藏
175.67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0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