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 投资增速何时见底?
2021-11-15 21:34 星期一
澎湃新闻 侯嘉成
从同比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两个月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了今年以来首次反弹,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继续下降。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11亿元,同比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5823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具体到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高于市场预期的3.7%,环比增长0.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市场预期的3%,环比增长0.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5%。

从同比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两个月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了今年以来首次反弹,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继续下降;从环比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月持平。

image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image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投资增速何时见底?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5823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月放缓1.2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0.15%,与上月持平。

分产业看,1-10月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低于总体6.1%的增速。分领域看,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比前三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4.2%,比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2%,比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

自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保持下行趋势,累计下降19.5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则分别在9月和10月出现反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澎湃新闻表示,假设经济有需求扩张的趋势和动能,那么一定是消费先复苏,然后是工业生产复苏:用现有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来满足消费投资需求的增长。伴随着产能利润率的提高,才会有企业扩大厂房设备投资的意愿。企业主导的厂房设备投资跟消费或投资的复苏是正相关的;房地产投资和政府主导的基本建设投资,可能则跟消费复苏关系不大。

消费方面,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4亿元,同比增长4.9%,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3%,比上月加快0.13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10月商品零售35994亿元,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4460亿元,同比增长2.0%。

“目前消费增速依然十分缓慢,虽然环比同比都有向好的表现,但是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动能还有待提高。从公司资产投资的情况来看,判断该指标的增速见底时还要谨慎。”滕泰说,企业厂房设备投资主要取决于企业家对经济的预期和信心。房地产投资方面,从前几个月的城市土地流拍来看,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明显的下滑。政府主导的投资来看,传统基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主要看风能、光伏、输配电、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和5G等新基建的增长情况。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现在能不能见底,主要取决于新基建的增速和企业扩张投资的信心和预期。”滕泰说道。

如何看待“滞胀”表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表示,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的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是在逐步显现。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同时,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目前整体涨幅还是比较温和的,10月份同比上涨1.5%,核心CPI上涨1.3%。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滕泰也表示,目前还不能叫做滞胀,因为经济增速比较高,另外中国的CPI还处于相对的低位;对中国而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结构性的通胀,上游的工业通胀比较严重,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同时,经济增速有下滑的趋势。目前看还不能叫滞胀,应该说是既有结构性的物价风险,也有结构性的经济下行的风险。

“对欧美的一些国家而言,CPI已经到5%以上了,可能面临着比较明显的通胀风险;同时,如果为了应对通胀,这些国家一旦执行比较严厉的货币紧缩,不排除要刺破长期以来累积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以这些国家的确面临着短期通胀和长期衰退的两难选择。”滕泰说道。

PPI主导“剪刀差”,其走势将会如何?

付凌晖表示, 从“剪刀差”涨幅扩大情况看,主要还是由于PPI涨幅扩大,带来CPI和PPI的差距在扩大。PPI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带来的。10月份,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9%,影响PPI上涨了13.36个百分点,占整个PPI涨幅达到99%。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分别上涨了66.5%和25.7%,涨幅明显高于中下游的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的涨幅。

付凌晖还表示,PPI涨幅扩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下一阶段,OPEC对原油增产仍相对谨慎,国际油价或继续保持高位波动走势;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供需矛盾有望有所改善,叠加去年基数的较快回落,预计PPI将保持高位。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此前也对澎湃新闻表示,中短期内,能源供需格局难以改变,油价上行动力犹存;但当下油价已行至近几年高位,市场情绪更为谨慎,未来伊朗核谈判、美国库存增幅等因素都有可能激化价格波动。

滕泰则表示,中国的PPI长期处于高位,而CPI相对低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PPI的长期居高不下,一定会向下游传导,而CPI的阶段性低位,一方面说明,中间产业链上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份额扩大,有吸收上游成本的能力和空间。另一方面,前段时间以猪肉为主的食品,处于价格下行的阶段,掩盖了部分其他物价的上涨。

“随着这个阶段的过去,PPI的迅速下行趋势还有待观察,而CPI的上行也要值得警惕。”滕泰说道。

收藏
131.4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22W 人关注
2.94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