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赛道升温 华道生物一年内完成两轮融资
原创
2021-11-17 20:07 星期三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彭一力
细胞治疗被资本大咖视为人类医疗技术终极方式。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彭一力)讯,近日,华道(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华道生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华睿投资继C轮投资后再次领投,嘉兴实业、湖州产投、海越股份、透视投资跟投。据悉,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华道生物松江基地Ⅱ期工程建设,以及完成HD CD19 CAR-T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

短短一年内连续两轮加码投资华道生物,资本大咖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就此表示:这是因为华道生物处在一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赛道,细胞治疗很可能是人类医疗技术的终极方式。

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放疗,CAR-T治疗产品的原理,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拥有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在体外通过大量培育CAR后,将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来消灭癌细胞。这种经过改造后的CAR-T细胞,具有可识别性、持久性、杀伤性,可有效对抗体内癌细胞。

创始人背景

华道生物成立于2017年9月,主攻血液瘤和实体瘤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选择这一领域创业,与华道生物创始人余学军早年的从医经历密不可分。从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军医大学)毕业后,余学军曾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科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6款CAR-T获批上市,5款在美国上市,1款在国内,价格从120万到238万人民币不等。天价药物促使余学军想要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国内的CAR-T药物。

余学军表示:“以CAR-T为代表的个性化人体活细胞药物产业,是有别于其它生物制药的一个全新产业。产业技术完全依赖进口,被跨国企业垄断,导致无自主定价权和卡脖子的问题尤为严重。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必须走CAR-T细胞全产业链技术国产化和产品成本控制之路。”

当其他CAR-T领域的制药企业以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为核心,实现产品管线开发时,华道生物则坚持自主创新,着力于打造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全产业链服务。

目前,华道生物已实现了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全产业链的5大自主产业化创新技术:CAR-T细胞生产制备仪器、个性化冷链转运技术、细胞个性化仓储技术、GMP运营管理技术及一次性耗材试剂,能提供从质粒病毒到细胞培养收获、以及配套仓储冷链系统的细胞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华道生物的首个细胞药物品种CD19-CART细胞,已获国家CDE批准开展临床试验。余学军曾公开宣称:“大到全自动生产设备,小到无菌对接头,都是华道自主设计生产,成本可压缩到进口同类产品的20到30分之一。”

CAR-T细胞疗法进入发展元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到2024年底,全球CAR-T细胞疗法市场有望突破6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CAR-T市场预计会再翻一番。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1%。

国内各大药企也在积极布局。目前在国内,药明巨诺和复星凯特这两家自主研发企业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药品,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其中复星凯特申报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药品。不过复星凯特并非自主研发,而是从美国吉利德旗下凯特公司引进的Yescarta,在获得技术转让并获授权后,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

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的统计,国内本领域的主要研发药企,有主攻骨髓瘤、去年6月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南京传奇,淋巴瘤、白血病双线并行的合源生物等,另还有恒润达生和上海科济等14家企业,目前都还停留在不同临床检测阶段。

星耀研究院发布的《CAR-T细胞治疗产业研究报告》2021版显示,2020年,国内共发生41起细胞与基因治疗融资交易事件,其中43%集中在细胞疗法领域。在这一垂直赛道中,67%的企业又以CAR-T疗法研究为主。

进入2021年,各路资本还在继续布局,企业的融资新闻也不断发生。

今年4月,恒润达生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吸引到了13家投资机构。南京传奇在今年5月完成5亿美元的定向增发,投资方为高瓴资本。6月,背靠高瓴资本、正心谷资本的上海科济药业在港交所上市。7月,合源生物宣布完成超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与海松资本联合领投,德联资本与现有投资者嘉道私人资本、丹麓资本、天创资本、道彤投资、乡融资本跟投。

收藏
78.3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39W 人关注
1.03W 人关注
1.21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