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交所北京首席代表谢采含:超15%市值企业来自大中华区 中新ETF互通产品年内落地可期
原创
2022-05-24 10:16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高萍
1997年,第一家中国企业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在新加坡上市,目前,来自大中华区的企业已占到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超15%的比重。

财联社5月24日 讯(记者 高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4月28日,扬子江金控正式登陆新交所,成为国内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控股金融投资企业。5月20日,蔚来在新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同时在纽约、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

“新加坡交易所对各种类型的公司赴新上市是相对开放的,只要公司合法合规,符合新交所上市标准,就会有平等的融资机会。” 近日,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采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交所与内地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作为亚洲国际化的多元资产交易所,新交所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国际化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标杆。

据介绍,在新交所上市的约40%公司和超过80%的债券均来自新加坡以外地区,目前有15%以上市值来自大中华区。“新交所上市流程便利、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提供公平中立的资本市场环境。” 谢采含称,欢迎各类新经济企业、有意向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企业来新上市。

image

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等行业估值好 医疗行业上市标的挖掘空间大

1997年,第一家中国企业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在新加坡上市,目前,来自大中华区的企业已占到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超15%的比重。

据谢采含介绍,当前,已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涵盖清洁能源、环保类、娱乐传媒、工业制造、信息科技、房地产、食品制造、医疗服务等行业,金融等领域的中国公司也成为新的参与者。分布上,除了房地产类企业,清洁能源类企业相对较多。

在市值规模上,谢采含介绍,2011年之前,在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多为规模、市值相对小的企业,在新交所实现了融资需求。之后,上市企业市值趋向更高,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25%-30%的市值超过5亿新币。

“在估值上,信息技术类、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等行业在新交所的估值相对比较好。其中,医疗行业企业目前平均估值约在50倍左右。”不过,谢采含坦言,对赴新上市,中国医疗行业企业的兴趣尚待进一步提高。

“新加坡认可中文知识产权,可以提供研发中心合作,无论是对于融资还是开拓东南亚市场而言,新交所是医疗行业企业可考虑的一个上市选择。” 谢采含表示,新交所近年来更加重视新赛道、新板块的企业,例如消费、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欢迎各类新经济企业上市,为新交所带来新的动力。

新交所是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 正接触清洁能源类等中企意向方

谢采含告诉财联社记者,新交所70%的投资人是机构投资者,投资能力较强。新加坡的投资人不单提供资金,也会提供资源帮助上市企业后续在亚洲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无论是融资还是开拓东南亚市场,在新交所上市对企业而言可以是一个跳板。

谢采含举例称,今年4月,扬子江船业分拆投资业务子公司扬子江金融控股在新交所上市,计划将投资组合多元化,拓展至新的资产类别和领域,并打算将业务扩展到基金和财富管理领域,寻求中国以外的地域多元化。“对于有国际市场定位,在资产管理、家族企业孵化服务方面有更多计划的金融领域企业,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 谢采含表示。

此外,诸如蔚来这样对在东南亚发展较为看重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可以利用新加坡的资源让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有更好的推广,同时通过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满足其业务拓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对于中国企业赴新上市,谢采含透露,目前正在接触6、7家有意愿在新上市的企业,科技和清洁能源类企业较为集中。

二次上市扩大投资群体 SPAC上市更适用新兴企业

新交所目前有主板和凯利板两个板块,主板面向大型企业,凯利板面向本地和具有高成长性的国际公司。上市方式包括首发上市、第二上市、借壳上市等,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更合适的上市方式。据谢采含介绍,如果企业递交的上市申请文件比较完整,回复用时不是太久,平均6-8周可以拿到上市批复;如果回复用时较长,平均三到四个月可以拿到上市批复。

提及第二上市,谢采含称,新交所对发达司法管辖区的上市规则有互认机制。不用因为在两地上市而需要去符合两套上市规则,所以长期的合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另外,在新交所上市流程也较为快捷。谢采含透露,与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的蔚来接触始于今年1月,包括券商进场、内地监管审批等流程,蔚来仅历时4个月即完成上市。此外,第二上市在提高发行人知名度的同时还能使企业接触更多投资者,增长交易时间段,且在有无发行的情况下均可进行。

IPO也是新交所主板上市比较受市场欢迎的一种方式,量化的上市门槛也较为市场化。据介绍,三项条件满足之一即可上市,包括两项盈利相关条件,一项非盈利条件,后者需要符合上一个财年有营业收入,根据发行价格计算的总市值不得低于3亿新元。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作为另一种上市制度于2021年9月份在新加坡交易所推出。谢采含指出,在引进SPAC方面,新交所意在为市场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投资产品,这种方式更加适用一些新兴的企业。“可能在正常IPO的情况下,并不容易定价,SPAC上市依赖于比较多的机构投资人,甚至SPAC发起人通过协商的方式去决定企业的价值。”

“新交所通过要求发起人按比例投资将相关利益方绑定、注重发起人的知名度和过往投资记录,以及加大投资者教育等降低相关风险。” 谢采含强调,与此同时,因为有散户的参加,新交所对于SPAC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也会更加谨慎,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信息。

二级市场融资是IPO市场5倍 中新ETF互通产品年内落地可期

“新交所为中国在内的企业提供公平中立的国际化资本市场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于中国企业赴新上市,谢采含表示,新交所是亚洲重要的外汇及外汇衍生品交易平台,除了接受新币外,还允许离岸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澳币、港币等进行股票交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拓展投资者群体、增加全球流动性、降低汇率风险。

此外,新交所还为上市企业提供30万新币-200万新币的上市津贴。而在企业上市前,新交所还联合新加坡政府机构,为在新交所上市的企业建立了两个可投资于上市前项目的基金。“近几年,新交所引入做市商,大大提高了交易量,并在5年内翻倍。” 谢采含如是说。

据谢采含介绍,新交所二级市场融资是IPO市场融资的五倍。新加坡市场对上市企业定价较为平稳,上市后破发相对较少,这也有利于二级市场融资,而通过融资企业获得业务发展资金,公司更好的发展又有利于吸引更多融资,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新交所获得持续性更强的发展。

据了解,中国与新加坡在资本市场监管发展领域的合作可追溯至1995年,当年中国证监会就与新加坡金管局签署了合作与信息互换备忘录。2013年,中国证监会和新交所共同搭建中国企业直接上市框架,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去年底,深交所与新交所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实现中新ETF市场互联互通。

谢采含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将ETF互通产品落地。在产品的推出方面,新交所希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后落地第一个产品,预计为北向产品(从新加坡出发),即资金来自中国,ETF产品在新加坡上市;南向产品也希望在2022年底之前落地。新交所也希望更多的资管公司和专业机构参与到中新ETF互联互通产品的设计和运作中。

收藏
72.27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22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