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接连发文推进数字经济 加速数据要素化进程 多行业有望受益|行业动态
原创
2022-06-08 13:59 星期三
财联社记者 梁伟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为40.4%。

财联社6月8日讯(记者 梁伟)北京地区接连发文,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日前,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经信局于正式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此之前,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对此,世界数字经济论坛数改国际大会学术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分会常务副会长、数智生态学者张涛就数据要素、数据治理、数据基础设施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

张涛在接受财联社记者时表示:“这是两个相关联文件,反映北京市落地相关政策的决心。其中,《行动方案》着重提到了数据要素,以及生态等内容,抓住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脉络。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及现有的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北京在‘数据要素’示范城市建设方面潜力很大,因为其已经不限于在政府层面提供了数据要素,也包括了产业层面。”

《行动方案》还提出,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吸引国内外开源项目与机构在京落地。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人、中国科协开源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蒋涛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开源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与底座。政府表态支持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开源与资本支持。”

政策关注数据要素 多行业有望受益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为40.4%。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行动方案》提出加速数据要素化进程。推进数据采集处理标准化组建数字经济标准委员会;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试点,建设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探索建立数据资产评估模型和市场化定价机制。

不过,目前来看,数据相互不连通,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堵点,这一问题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存在。而其存在的原因,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与公共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有关。

据张涛表示,“数据流动性越高,共享度越高,相互链接得越好,说明数据治理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资料是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推进数字经济长足发展。”

其在参与《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中提出:“发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价值牵引作用,鼓励DaaS、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创新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是打造数字要素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定位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将致力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首都“两区”建设。

张涛表示:“隐私计算在保证数据拥有者的权益安全及隐私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能够保证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北数所采用了‘可用不可见’技术,进一步地发挥其优势,促进了数据的流通。”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加之《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哪些行业将迎来利好?

张涛表示:“具备隐私计算、数字身份、数据治理,以及支持云原生的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储备的公司有望直接受益。此外,基于软件和数据分离的各个垂直领域,也将受益。”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赋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探索出台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首版次应用奖励、保险补贴等措施;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产业发展。

数字政通(300075.SZ)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数字政通一直深耕于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治理及产业数字化的建设和运营领域,面对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形势,公司决心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瞄准数字经济核心应用、平台软件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前瞻性技术领域,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投入数字技术基础研发力量,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为促进全国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东华软件(002065.SZ)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均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开源政策密集出台 行业开源平台或将逐步涌现

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人、中国科协开源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蒋涛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开源至今二三十年,是推动数字科技创新的基础。发展数字经济,须有基础设施加以支撑,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而开源就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与底座,是数字基础设施的路和桥。”

政策密集出台,助力开源生态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吸引国内外开源项目与机构在京落地,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此外,工信部于2021年11月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据蒋涛介绍,从渗透率和比例规模上看数据,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应用上是超过美国的,而开源的大部分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主要来自于美国。

“目前我国要发展自己的国际开源社区,它将是开放开源的,同时控制权又掌握在我国手中。”蒋涛分析表示:“政策加持国际开源社区建设,或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开源作为数字经济底座,掌握对开源社区的控制权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开源具有自由开放、共建共享的特性,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将国际开源基金会、开源开发者、项目等引入中国,共建生态。”

蒋涛认为,政府表态支持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将促进两方面发展。首先,受政策的影响,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开源平台将会获得较大发展,一些其他领域也或将陆续出现行业开源平台。此外,蒋涛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开源项目中,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占比尚低。随着行动方案出台,政府给予开源更多的认可,我相信未来政府在资金和经济政策上也将予以相应支持,进一步促进开源在商业层面循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开源公司已获资本加持。蒋涛告诉记者:“最近这两三年可以看到,嗅觉比较敏锐的资本已经陆陆续续地投资了一些中国开源技术公司,而且这些开源技术公司在最近两年发展良好,如涛思科技、平凯星辰等。”

《2022年中国开源软件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得益于政策支持、软件产业高速发展、软件行业人才不断累计,中国的开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上涌现了一批自主开源的企业,形成了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组织,但整体来看,我国的开源软件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据蒋涛介绍,按照用户量和丰富度来排名,目前全球开源公司前50名中,中国约占2-3位,而从用户量来说,可能中国位列前茅。而据蒋涛预测,随着我国加大对开源认可与重视,在5年以后,或将有10家到15家公司跻身全球开源公司前50名。蒋涛认为,这些公司主要来自于两个领域,一个是软硬件结合的领域,如物联网、汽车、机器人等;另一个是新技术领域,如新一代的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等。

(编辑:曹婧晨)

收藏
100.4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6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