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IPO最后一刻撤销保荐,投行不应如此侥幸
原创
2022-06-16 07:09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罗克关
虽然保荐费用来自于企业,但整个IPO过程中保荐人的职责是将一个规范的企业推荐给投资者,并不是给企业做包装。

特约评论员 许文山

北交所拟上市公司天济草堂日前“二进宫”上会,但却因保荐机构西部证券最后一刻“临阵脱逃”撤销保荐,被直接终止上市进程,此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北交所首家临近上会因券商撤销保荐而被终止审核的IPO公司,在沪深两市此类事件也极为罕见。

西部证券为何要放弃即将上会的项目?笔者认为,理由不外乎是发现企业存在合规瑕疵不适合上市,或预判上会被否的概率较大,不敢“带病闯关”,不愿为企业承担额外的风险,所以才不得不忍痛割爱。这也显示,监管层在注册制时代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的效果是明显的。

但笔者认为,这一项目直到“二进宫”的最后一刻才被放弃,还是折射出当下一部分保荐机构比较典型的执业心态。出于项目承揽的竞争压力,一些券商对一些明知有问题且难以短期内改正的公司,为了获得保荐承销费用,也抱着尽力包装碰运气的心态,去带病闯关。

以天济草堂为例,今年4月的首次上会其实就已经被挖出了不少问题。当时,北交所上市委要求公司对收入真实性、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研发费用真实性等问题进一步说明,并决定暂缓审议,并对天济草堂口头警告,事由为信息披露违规。

作为中药企业,这些问题无疑指向了天济草堂的要害,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天济草堂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23亿元、2.08亿元、1.78亿元和2.01亿元,占各期收入比例高达62.14%、65.04%、61.18%和60.18%,且真实流向存疑。

此时,西部证券理应知难而退,但从后续的回应看,还是想“再试一次”。如在回应监管销售费用占比较高问题时,称主要系医药行业政策、中药与化药的竞争力差距、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等因素所致。但这样的辩解没有能够得到北交所的认可。

今年3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表示,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并强调对“带病闯关”者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而公开信息显示,此后也确有多家券商因此而受罚。

笔者认为,虽然保荐费用来自于企业,但IPO过程中保荐人的职责是将一个规范的企业推荐给投资者,并不是给企业做包装。这个定位如果走偏,轻则违背了投行业务的执业规范,重则会为自己埋下“地雷”。注册制下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趋严,不仅会常态化抽查IPO项目,还在上市后长期关注,一旦发行与保荐机构相关的问题照样会重罚。保荐机构切不可将自身定位为企业的“化妆师”,长久以往会把牌子搞砸的。

收藏
77.1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