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交付大年一线企业“满帆蓄势”产业链争分夺秒忙投产|传真
原创
2023-03-01 16:19 星期三
财联社记者 肖良华
考虑到一年左右的交付周期,风电行业在2023年将迎来交付“大年”。金雷股份、三一重能等多家企业春节后快速进入状态,有的忙着试生产,有的快马加鞭建设厂房。记者奔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利港看到,这里从零部件到主机,再到专用运输码头,整条产业链可谓枕戈待旦、神经紧绷。

《传真》栏目,致力于传递一线真实讯息。本次关注将迎来交付“大年”的风电行业现状。

财联社3月1日讯(记者 肖良华)去年因为疫情、抢装后的调整期等问题,风电行业出货节奏受到一定影响,2022年风电市场装机表现不佳,但招标量大幅提升76%。考虑到一年左右的交付周期,风电行业在2023年将迎来交付“大年”。

在高景气周期,追风人有何行动?财联社记者奔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利港看到,这里,从零部件到主机,再到专用运输码头,整条产业链可谓枕戈待旦、神经紧绷。多家企业春节后快速进入状态,有的忙着试生产,有的快马加鞭建设厂房。

“今年交付压力比较大,客户着急催货,我们正在全速前进。”金雷股份全资子公司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广表示。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东营项目负责人郭经理则表示,基地正在抢工建设,预计明年投产。

实探东营风电产业基地:争分夺秒忙投产

近日,记者在金雷股份(300443.SZ)全资子公司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车间总体钢结构安装已完成,行车、数控机床已经进场,多数岗位工人已经到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车间门口,摆放着一台尚未开封的精密机床和几台风电主轴半成品。

据王瑞广介绍,该工厂产品主要包括主轴、连体轴承座、轮毂底座等,尤其主轴是核心产品,技术含量最高。在风机中,它前面通过轮毂连接叶片,后面连接齿轮箱,齿轮箱后面装配发电机,起着一个支撑连接传递扭矩的作用。

王瑞广说,今年主要执行去年招标确定的订单,当下订单非常饱和,客户希望尽快交货,因此时间紧,交付压力比较大,开春以来一直快节奏推进各项工作。“风电行业经历了2020年陆上抢装和2021年海上抢装,到2022年迎来一个调整期,今年的量会有较大的增长。员工方面,几百人已经就位,还有几百人正在济南老厂培训。”

image

(金雷重装生产车间 财联社记者 摄)

据悉,金雷重装总规划40万吨产能,第一期项目产能10万吨,2月份试生产,估计3月底前后全线投产。“目前设备已经到位,处于安装调试过程中。今年上半年仍是工序磨合,逐步扩大产能的过程,5月份开始大批量生产。目前公司产线可以满足5MW到20MW规格的主轴产品,并且还有余量。第二期项目正在办手续,有望明年开始建设。”王瑞广介绍。

金雷重装主要给海上风机供应零部件,产品规模有较大的跃升。一台主轴生产周期在40-60天,平均45天左右,复杂的产品时间长一点。“现在这个厂房可以生产5MW-20MW的产品,能涵盖全球最先进、最大的风机,并且我们还留有余量,有一定前瞻性。目前全球规模化生产的风机最大为15MW,现在国内最大的是18MW的样机,公司完全可以适配。当前海风订单主要集中在8MW以上,企业快速达产,实现交货。”

与金雷股份一样,三一重能同样在忙着交付风机产品。

三一重能(688349.SH)向海的“野心”早已不是行业秘密,公司首个兼具陆风和海风装备能力的产业项目近期落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月14日,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举办了开工仪式。

据悉,三一重能从去年9月首次与东营市建立联系,到如今该基地开工建设,并开始小规模生产,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东营项目启动落地速度可以说非常快。

财联社记者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了解到,三一重能交付压力也比较大,生产排期排得非常满。

“风机大型化不断提速,这个车间我们排到的两个订单分别生产的是5MW和6.25MW的主机。”现场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东营基地已完成全年生产排期,首台整机即将于3月初下线。

公司曾在和投资者交流时提到,海上产品起步晚,未来将通过差异化风机产品进入,取得竞争优势,公司不会缺席海上风电的发展。三一重能计划将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打造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标杆基地。

据悉,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分三期建设:一期快速实现电机主机投产,最终形成年产电机200台、整机100台规模;二期建设发电机厂和整机总装厂,实现年产发电机600台、整机300台规模;三期引进产业链核心供应商联合落厂,建设机舱、导流罩、塔筒管桩厂等,实现年产300台/套规模。

叶片厂基建如火如荼 今明两年密集投产

叶片是影响风电机组发电量的重要部件,为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性能,近年来叶片越来越长,目前单机容量10MW级的机组叶片转轮直径已达到220米以上,目前,国内长叶片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在东营,中复连众、洛阳双瑞两家叶片企业已经开工建设。洛阳双瑞东营项目负责人郭经理表示,冬天不适合基建,公司春节后刚举行了开工仪式,正在加大马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交付,明年投产。

“现在订单非常饱满,东营工厂预计年产120套叶片,主要客户为中国海装等。”郭经理表示,东营工厂作为新建工厂,专门打造车间长度、宽度、高度,起重能力,配套设施等,可容纳4条150米的叶片,可以配套12MW-18MW的主机,甚至20MW的型号也可以满足。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海装3月份即将投产,作为上游的双瑞叶片距离投产尚需时日。对此,郭经理表示,目前,公司会通过滨州过渡基地为客户供货。

供需方面,郭经理表示,在行业淡季,叶片供应不存在问题。如果到了装机旺季,下游存在集中需求的话,会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作为风机中最大的一个部件,主机厂往往会提前备货,因为叶片生产周期比较长,公司也会有一定的提前量。”

image

(洛阳双瑞正在建设厂房 财联社记者 摄)

绕不过的“刚需”:6月份建成2个万吨泊位

兵马已动,粮草同行。对于海风产业链,码头是绕不过去的“刚需”。在东营经开区最靠近海岸线的地方,财联社记者看到,中交天航打桩船正在进行打桩作业,建设新的泊位。

中交天津局王俊喆表示,风电企业交付压力大,码头建设同样非常急迫。“码头是海风设备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海风设备对码头的依赖度非常高,建好了才能为风电企业伴飞。”

他还表示,目前,码头的后墩台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堆场进度完成了40%,4月份1号泊位建成,6月份2个泊位全部完成。“两个泊位一年可运输150台套风电设备。”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最靠近码头的区域,为天能重工和预留的一家海缆企业的厂区,说明塔筒和海缆对码头依赖度更高。

东营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海上风电装备装卸运输需要,广利港启动实施了码头一期6个泊位扩建工程,升级万吨级通用泊位,长107米的海上风电叶片以及单桩、齿轮箱等已从广利港出运至渤中风场;码头二期新建2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配备大件专用起重机。

image

(2个万吨级泊位年中建成 财联社记者 摄)

海风装机节奏加速,成长性凸显

虽然2022年国内海风装机量低于预期,但当年海风项目招标增量显著。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沿海省份作为海风项目主力,海风需求增量已表现出明显回升。其中,浙江、山东、福建、广东、辽宁、江苏及海南已完成 25 个平价海风项目招标,总规模达9.4GW。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到2022年全年的高招标量,预计2023年海风项目的交付将迎来高景气周期。结合“十四五”新增并网规划,预计 2024-2025 年海风装机节奏加速。

在此背景下,山东东营、威海、烟台纷纷抢抓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风口,锚定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谋划布局,围绕风电主机、塔筒、海缆等领域,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中,东营经开区借势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迅速打造出一个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到目前为止,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构建基本成型。

发展风电,东营具备一定的优势。“土地资源丰富,离海近,配套建设码头,方便风电设备运输,并且具备较为丰富的风资源,这些条件也是吸引风电企业前来的重要因素。”东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营经开区规划,计划“十四五”阶段,产业基地年生产规模达到200万千瓦, 投资额超过250亿元,产业园年应税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增加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

计划“十五五”阶段及以后,产业基地年生产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投资额超过480亿元,产业园年应税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就山东而言,除了东营,烟台、威海两大海风基地同样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建设。

(编辑:曹婧晨)

收藏
80.69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8249 人关注
1.5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