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证港堂|第35集:风险揭示字数最多的一条(本集属于“港股通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解读”系列第6篇)
2025-02-18 19:54 星期二
东莞证券
东证港堂第35集:风险揭示字数最多的一条

第21条:并行买卖交易期间可用的代码

【风险揭示原文】提示投资者注意,港股通股票、港股通有并行买卖的ETF变更交易单位时,在实施原代码和临时代码并行交易期间,根据有关港股通标的证券在境内的登记结算安排,港股通业务仅提供原代码的交易服务,暂不提供临时代码交易服务。由于临时代码与原代码交易单位不同而可能产生碎股,投资者应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

【港哥解读】在某些公司行为实施期间,香港联交所上市证券有可能出现“原代码和临时代码并行交易”的情况。在此期间内,香港当地投资者有可能既可以使用原代码进行交易、也可以使用临时代码进行交易。而内地港股通投资者,在并行交易期间,只能使用原代码进行交易。这其实也是典型的“第二种差异”,即“通过港股通方式与通过其他方式参与香港证券交易存在差异”。

第22条:代码转换日恰逢非对称节假日

【风险揭示原文】提示投资者注意,沪港通/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正式实施后,在港股通股票、港股通ETF分拆合并业务中,有并行买卖的首个代码转换日(即原代码最后交易日对应的港股交收日)或者无并行买卖的转换日(转换生效日前一港股交易日)为非对称节假日(内地节假日且为香港地区非节假日)或者非对称节假日后第一个港股通交易日的,在前述非对称节假日前的新增港股通交易日暂停接受该股票或者ETF的港股通交易申报;上述业务在非对称节假日期间,港股通股票、港股通ETF取消分拆合并的,非对称节假日后第一个港股通交易日继续暂停接受该股票或者ETF的港股通交易申报,投资者应当关注因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港哥解读】这一条是全部45条必备条款里字数最多的一条,所以如果第一遍读起来有些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港哥自己也是读了几遍才完全捋顺。除了长之外,这一条难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涉及到的专业术语比较多,我们现在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1)交易日历优化。2023年上半年,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已正式实施,因此本条中“交易日历优化正式实施后”的前提条件已达成。

(2)分拆合并业务、并行买卖、代码转换日。这几个概念我们已经在上一集和本集第20条、第21条解读过了,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移步前文内容阅读。

(3)非对称节假日。即“内地节假日且为香港地区非节假日”的日期。产生非对称的原因在于香港地区假期安排与内地有所不同,具体可见#东证港堂 第15集内容(温馨提示:文末有传送门)。

(4)“新增的”港股通交易日。所谓“新增”港股通交易日,是交易日历优化前后对比而言的。比如,以2025年的春节假期为例说明,交易日历优化后,新增了两个港股通交易日:

(来源:《中国结算关于2025年春节休市期间证券资金清算交收安排的通知》)

如果您是在2022年以前就关注港股通业务的话,您可能还有印象,那时候每逢“小长假”(比如春节、国庆)之前,港股通交易日经常会“提前两日”暂停服务(尽管这两日A股和港股市场依然照常开市)。2023年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之后,“新增港股通交易日”指的主要就是小长假前的两个交易日。

(5)在某些特定的日期、特定的证券可能会出现暂停接受港股通交易申报的情形(尽管该日期属于港股通交易日、且该证券属于港股通标的)。把上述4个概念说清楚后,我们终于可以把分号之前的内容完整梳理一遍了:从2023年起,随着港股通正式实施交易日历优化,新增了更多的港股通交易日。一般来说,新增的港股通交易日与原来的港股通交易日一样,可以接受港股通投资者的交易申报,但是以下情况除外:

如果某港股通证券实施合并分拆业务、并且代码转换日在“非对称交易日期间”或者“非对称交易日后第一个港股通交易日”的,则该证券在非对称交易日前的“新增港股通交易日内”,不能通过港股通进行交易。

(6)分号之后的内容进一步指出,如果分拆合并事项在非对称交易日期间取消的,则非对称交易日后第一个港股通交易日将继续暂停该证券的港股通交易申报。

第23条:交收前可卖出

【风险揭示原文】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当日买入的港股通标的证券,经确认成交后,在交收前即可卖出,投资者应当关注因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港哥解读】香港市场实行“T+2”交收,但是不代表买入的证券要等到“T+2”才能卖出,实际上当日的买入操作,只要“确认成交”后,当日就可以进行卖出操作,也即俗称“T+0交易”。

也许有读者有疑问,“T+0交易”似乎是一项更便利的安排,为什么也是一项“风险提示”呢?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种交易安排有可能意味着更快的“转手率”和更大的价格波动。

下集预告

由于这一集的文字内容已经比较多了,我们把第24条必备条款放到下一集解读,下一集我们将解读5条,其中有3条关于价格限制的相关内容。

See you next time and every time(下集再见,每集都见)。

(本期撰稿人:陈英杰,执业编号:S0340120090009)

关注“东证港堂”,分享“港港的”投资知识。

免责声明:“东证港堂”栏目为东莞证券关于港股通业务知识科普的投资者教育类栏目。本文任何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业务推介,投资者不应以本文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文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供稿人力求本文所涉及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收藏
78.8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