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道宇:“商业航天”独角兽低调崛起
原创
2020-12-24 16:14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刘科
时空道宇作为中国第一梯队的商业卫星公司,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目前,时空道宇已拥有微小卫星产品级设计及批量生产交付能力,并积累了150余项发明专利。

“时空道宇”的公司名是由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起的,“李董的宇宙观很庞大”,时空道宇总经理王洋对财联社记者如是说。

在创立时空道宇之前,王洋曾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工作了近十年,其间作为软硬件工程师负责过卫星及地面系统等多个项目的研发,积累了大量的一线经验。

时空道宇作为中国第一梯队的商业卫星公司,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目前,时空道宇已拥有微小卫星产品级设计及批量生产交付能力,并积累了150余项发明专利。除卫星制造外,其业务范围还涉及卫星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与应用等全产业链。

有业内人士评论,时空道宇在低轨卫星领域的全产业链技术储备已经和美国企业并驾齐驱。据悉,由时空道宇研发的两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目前已完成出厂并全面具备发射条件,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发射,在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在无人驾驶、未来出行、无人机运输、重工机械等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商业场景应用测试。

image

时空道宇总经理 首席科学家 王洋

4000亿赛道领跑者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全球正在掀起一场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浪潮,截至11月底,马斯克的星链项目(Starlink)已经将904颗卫星送上轨道,并在北美推出了测试版服务;英国老牌玩家OneWeb也已经发射了74颗卫星。

中国正在筹建星座入局全球竞争。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提“卫星互联网”,并将其纳入新基建范畴,这标志着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有望迎来更加庞大的增量市场。所谓卫星互联网,指由卫星代替地面基站构造的宽带网络。

星链创始人马斯克曾为卫星互联网认定了两个常见场景,一个是广袤无人的地区,例如农村、森林、海洋,另一个则是长距离通信。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披露文件,2020年9月,中国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共计12992颗卫星。

就国内市场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此前预判,2019年全球航天产值近4000亿美元,2020年我国航天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则在今年8月透露,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2020年将超4000亿元。

在这个增量市场面前,相较于国内其他对手,时空道宇已经完成了商业模式、技术/人才储备、产品序列等全面规划,已抢得了领跑身位。

王洋将时空道宇定位为全球领先的AICT(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覆盖从航天器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打个通俗的比方,华为是提供地基信息通信产品(ICT),我们是提供天基信息通信产品(AICT),都是致力于人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商业应用。”

在王洋看来,目前时空道宇在业内没有相仿的竞争者,“因为公司业务涵盖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某一细分领域,比如天基高精位置服务或商业卫星制造的某一细分业务,会有相应的竞争对手。但是布局从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的竞争者就比较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具备类似布局的技术实现和业务交付能力。”

集结顶尖专家团队,建立核心技术壁垒

如何从赛道中脱颖而出?在王洋看来,“首先是建立核心技术、人才壁垒,聚集国内在该领域中最顶尖的专家,做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围绕市场需求做持续的深耕细作。”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中国的航天行业技术壁垒很高、系统某种程度也较为封闭,一家创业公司想要跑出来,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目前国内商业航天还处于初期阶段,不太可能通过市场规模效益来带动产品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无法通过市场培育,就只能依靠现有资源。而相比互联网产品能在短期内开发完成提供服务,商业航天的产品周期相对较长,成熟技术人才一将难求,这是制约很多同类型民企发展的重要因素。

某种程度而言,时空道宇最大的优势正是其核心团队。公司创始团队18人中,除王洋外还有13个技术专家,目前整个团队近300人,研发人员占比近八成左右,其中有超过十名卫星专家全程参与过北斗三号卫星设计研制,涉及整星、载荷和单机,此外还包括五名曾在航天国家队担任过总师、副总师的专家,以及多位来自信息产业、地理测绘行业的专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中科院和航天科技集团,这样一批人才的注入,构建了时空道宇从卫星平台、载荷、地面终端、解决方案的全技术环节,完整研发能力的核心团队。

比如在星座大系统及卫星制造层面,团队成员大多参与了国家多个大系统论证、卫星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和研发,所参与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在单机层面,团队成员先后参与了北斗系统全球短报文通信载荷和遥感三十号关键通信单机的研制交付,从体制论证、空中接口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到短报文通信载荷的交付,很好的助力北斗短报文这项特色服务全球。

得益于拥有处于国内商业航天前列的技术水平,时空道宇已经掌握了50-500kg微小卫星的完整研制和供应链定义能力,还将推出20-30kg量级的高可靠、高性能立方星产品,后续还会向中高轨卫星制造领域延伸。

成立不过两年,时空道宇在第二年的订单储备已过亿,“前期的研发投入非常高,已近10个亿研发投入,所以整体盈利尚未实现。”王洋透露说。

抓住行业机遇,押注低轨卫星,构建全产业链

距地面400公里至2000公里的低轨道是卫星互联网的主要战场。相较于3.5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低轨道网络延时更短,资源也相对宽松。

从国际范围看,当前已有不少公司投资低轨卫星领域,包括波音、空客、亚马逊、Google、Facebook、SpaceX等企业。从国内范围看,时空道宇正在加紧布局低轨卫星。

为何押注低轨卫星?在王洋看来,是低轨卫星时代产业的巨大变革,在通信、导航、遥感和科研有更明确的应用场景,“低轨遥感卫星要比以往的中高轨卫星成像要更清晰。在通信功能上,低轨卫星通信时延可以达到几十毫秒,超过地面现有光纤的能力。在导航领域,低轨卫星具有快速移动的特点,可以提供覆盖全球的三十秒以内的快速收敛和厘米级的高精位置服务,而激光、视觉、高精定位主导的融合定位服务,将是汽车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未来出行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时空信息基础能力保证。

王洋透露,时空道宇的商业航天布局,将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首个未来出行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在明年底,首发双星完成在轨应用测试后,覆盖中国本土及东南亚地区的天基高精信息服务系统将投入商业运营。

今年3月,时空道宇位于浙江台州的卫星超级工厂已破土动工。卫星超级工厂将是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涵盖卫星研发、核心部组件制造、测运控、航天材料等产业链的交付,计划投资22.7亿元,将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器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超级工厂。

王洋称,虽然卫星制造的市场容量有限,但是卫星应用市场巨大,比如5G后期也需要全面融合天基通信的维度,时空道宇正与华为深度合作,探索天基、地基通信网络在全球标准化组织中标准协议的定义和实现,为6G时代做好准备。

未来,时空道宇的商业低轨卫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定制、提供相应的数据及应用服务,将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广泛的商业场景应用测试,构建起一个对中国工业与信息产业发展赋能的天地一体化的信息通信生态系统。

收藏
132.48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3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