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年度峰会 | 圆桌对话:智慧城市多场景应用落地 互联网持续赋能
资讯
2021-06-04 19:02 星期五
围绕“绿色智慧城市行业领域的实践探索”的话题,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主持,华人运通创始合伙人、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副总裁李谦、广电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宁、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斌和上海厉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汤峰参与圆桌交流。

为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企业低碳数字化转型,迎接5月31日-6月5日“财联社碳中和行动周”,财联社于今日举办2021碳中和年度云峰会,数位行业协会专家、资深学者、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业界精英在线探讨碳中和、绿色智慧城市热门话题,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image

在今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场圆桌会话中,围绕“绿色智慧城市行业领域的实践探索”的话题,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主持,华人运通创始合伙人、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副总裁李谦、广电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宁、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斌和上海厉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汤峰参与圆桌交流。

以下为圆桌部分精彩实录(对话在保留原意上有所删改)。

什么是智慧城市?

李瑾:几位企业家都是来自于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出行等,覆盖范围非常广。“碳中和”、“碳达峰”其实非常依赖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请问在各位心目中,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幅蓝图?

曾庆宁:我心中的智慧城市,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会越来越方便。在轨道交通上,这两年大家应该有感觉到在乘车过程中,以前可能是需要一卡通或者单程票,但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乘车。我觉得智慧城市给高频的出行场景带来非常大的改善。

广电运通在这方面,主要是利用了算法和业务的协同。最早在2017年,我们在广州和深圳将整体架构和解决方案在部分车站试点,效果很好。一方面,乘客在城市通行过程中的体验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单位地铁公司来说,运营效率也有所提升。

朱文斌:智慧城市并不是指这个城市有多智慧,而是这个城市怎样更加智慧地为人民服务,能让百姓感受到这种智慧的存在。我个人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

以新华科技目前的业务来说,我们有一块智慧热网业务。通过新华科技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综合供热管理平台,从热源到热网再到用户,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供热过程中的对要素进行采集和分析,然后达到供热的最优化、热量供给的平衡、热网波动最小和用户体验最好。智慧怎么体现?最后要体现在人的感受、身体的感受上,能够体会到这种智慧,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

李谦:我认为智慧城市更多的是智慧生活。它不仅仅是单点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把各个方向的生活场景有机地串联,通过数据流、信息流、人工智能等,让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

华人运通专注于出行业务。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智能汽车,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刚刚推出的高合汽车,就是把它放到未来智慧城市所需要的环境中,去构造它的技术基础和产品特性。比如说我们已经在车里预置C-V2X技术,搭载自动驾驶技术和开放式的生态平台,这也都是对智慧城市的一种实践。

汤峰: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没有变。三个方面,一是民生,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二是产业,让经济更有活力;三是治理,让城市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和更有温度。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厉鲨科技,我们自己的定义是一家数字智能的科技公司。我们的核心技术有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多传感器融合,用到道路智能化巡检当中。另一个核心技术是数字孪生平台,应用到仿真,能够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李瑾:谢谢各位。我们刚才讲了心中的智慧城市是什么,那么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从技术迭代到应用场景深化,有哪些发展以及标志性事件?

曾庆宁:传统地铁是以票为核心的,而智慧地铁最大的改变是从票到了人——把人的信息关联起来了。这带来大量的信息,包括支付信息、位置信息,那么业务流程就会有再造。现在有些已经在探索人脸识别乘坐地铁和智能化的客服系统,地铁的票务和服务会因为数据的加入和算法的加持而自我迭代。我认为智慧化的最后导向结果,是效率的提升和乘客服务的体验升级。

朱文斌:在智慧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可以说没有标志性的实践,也可以说处处都是。第一,从技术方面可以看到,支撑智慧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技术因素如人工智能、5G、数据库等;第二,可以看到政策的导向,比如新基建等。许多企业、个人都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举个例子,之前提到的我们在中国北方地区应用落地的智慧供热平台,采用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提高了对用户和热源数据的分析。对用户来说,他们得到一个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更经济的消费成本;对企业来说,能够降低能耗。

李谦:我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多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和生活形态的变化。举个理智,过去汽车是不联网的,都是信息的孤岛。今天绝大部分汽车有了通讯模块。那么到了高合又是进了一步,过去汽车所有功能在车内,现在有很多公司跑到了云端。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是不可能把自动驾驶、语音、人脸识别这样的技术加到车上。正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和迭代,才让车和城市的生态建立连接,让更多的数据被云端其他生态运用。

汤峰:我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在2008年首先由IBM提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来在中国真正第一次被大家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大家记忆都非常深刻的滴滴打车。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日常生活结合,并且改变了公共生活领域,最后引入了政府的关心、管理和治理,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标志性事件。

那么随后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2016年阿里推出了杭州的城市大脑。因为在这之前,智慧城市的概念还是在专家和行业人士里面进行探讨,在公共生活领域还没有那么大关注。我觉得这件事也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开端。近年我们也看到百度、阿里拿到了很大的智慧城市的订单。

我觉得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城市运行中心的建立。因为之前城市大脑提出来,只是在局部的各个单位有业务操作,是零散的。只有当城市运行中心开始之后,智慧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的多样应用场景

李瑾:在智慧城市领域有目前有哪些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可以结合大家所在的公司和行业分享一下。

汤峰:我刚才讲了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多传感器融合和数字孪生,那么我们公司有两个比较好的产品解决方案。

一个是轻量化的道路巡检,这些数据可以构建道路数字化,用来评估一段时间内我们道路质量的变化情况。这款产品我们也希望去增加覆盖面,不仅是道路上的路面缺陷,可能是路边的事件,应用在城管、公安等领域当中,成为一个移动化的巡检设备。这是我们的一个应用。

另一个应用是把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数据中心建设中。因为未来的数据中心,会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重要基础设施,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点——节能和安全。数据中心的设备非常耗能,1万个机柜一年的耗能在600万吨标准煤,如果通过技术节约1%或者2%,也是非常可观的。而数字孪生技术也能够帮助实现实时确切感知机房的环境和设备状态,并进行预测性运维。

李谦:我也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高合汽车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在我们的生产自动化工厂里,每个零部件生产都是在蓝光传感器的监控之下,确保偏差在可控的最小范围以内。

过去汽车行业都是控制器带着软件来到生产线上装车,现在的软件也是快速迭代的,每个用户的需求也不同,这给物流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现在我们的生产体系已经可以做到云灌装。事先的控制器里面不放软件系统,一部分控制器是到了生产线上再去刷新软件。

朱文斌:我分享一个新华科技在轨交领域智能化应用的场景。对于公共交通来说,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引起公共交通的瘫痪和其他严重的故障后果。目前新华科技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就在线监测和预知性检修,有利于运维人员在设备没有发生真正故障的时候进行及时维护。

曾庆宁:我给大家分享三个案例。一个是智慧化票务,把支付安全和服务综合在一起。第二个是智慧化安检,会有一个智慧化的安检终端,提高乘客的通行效率。第三个是智能化运维,收集车站内各个设备的状态,对运行状态和数据进行评估。

智慧城市里的传统行业+互联网

李瑾: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结合会在智慧城市领域起到什么作用?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前景?

曾庆宁:2017年乘车码这个项目和互联网企业结合,打开微信、支付宝、地铁公司APP扫码乘车。一方面,这拓宽了应用场景的数据来源,要做到智慧化的话,数据的颗粒度要更加精细,质量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应用场景更丰富,和生活结合。这有利于运营企业降低成本,做好服务,尤其是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乘客的触达更加精准,比如老人。最后,和互联网结合增强智慧城市治理的协同性。比如在地铁场景和城市安防和疫情防控结合。

所以我觉得,和互联网企业在一起,能够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之间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流程数据收集、流程再造、数据的共享,业务的联动等方面,就形成更加标准、便利、智能的运营体系,也能够把这个场景深度地嵌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去。

朱文斌:在刚才提到智慧供热的应用场景下,利用互联网云端海量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首先能够把数据更有效更快速地收集上来,其次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性大数据分析,能为应用提供最好的支撑。对企业而言,提高工作流程上的效率;对用户而言,带来更大的便利。

李谦:我觉得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多个业务形态要有机连接在一起,实际上互联网就在起到这样的作用。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企业去拥抱互联网或者与互联网结合,而是每个行业都要转变成互联网。

像华人运通,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个传统的公司,我们的行为和互联网公司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产品和互联网的产品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是在和用户共创一个汽车产品,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汤峰:包括我们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互联网也是紧密联系的。像道路巡检的系统开发中,所用到的数字地图也还是来自互联网企业,我们就不用重新搭建。

互联网企业应该更多地还是发挥它的平台型的基础研究作用,而具体应用场景细化,还是应该由具体的细分行业的企业来完成。

李瑾:谢谢各位,那么我们今天的智慧城市低碳实践的嘉宾圆桌论坛就到此结束。我们也期待在未来在实现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各位企业家可以在智慧城市的落地应用和技术方面做出更多更卓越的贡献。

收藏
140.3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