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大战、外卖骑手与基金经理,这个十一长假“卷“得静悄悄
原创
2021-10-04 13:26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陈俊岭
短短的十一假期已经过半,国庆票房之争仍有悬念,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也在冲单的路上,港股、大宗、外盘已经或正将开市,基金经理们也开始重整思路,静待节后A股的开盘。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迅速锁定敌方位置!”、“报告长官,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当志愿军吹响长津湖战役总攻的号角,正沉浸在感恩节欢快氛围中的美军慌作一团。

这是国庆档大片《长津湖》一个热血场景。一方是同仇敌忾、寒衣简食的志愿军;一方是不可一世、装备精良的美国大兵。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原本悬殊的战局天平就倒向了各方面均不占优的我方。

这部原本定档8月暑期档的大制作,从开拍到上映可谓一波三折。因为疫情,拍摄暂停、延期上映、成片176分钟,直到它上映后打破了十多项票房纪录,才让投资人一度悬着的心彻底放松下来。

悬殊与对抗,反差与翻盘,这戏里戏外血脉喷张的剧情,像极了这几年商业竞争版图的变迁,传统与创新,重构与颠覆,也像极了2021年以来的基金圈——撕裂与内卷,反转与逆袭。

一场郊区商圈的“票房之争”

生物医药基地,仅次于天宫院,这是一座位于北京地铁大兴线“次末梢”的地铁站。不过,由于是很多“国字头”的医药公司重地,以及栉次鳞比的高层住宅,让这里成为南六环外少有的热闹之地。

就在紧邻这两座地铁站的方圆几公里的方寸之地,却聚集着龙湖时代天街、凯德MALL、东盛明发等商场中心,每家商场的顶层又都有自己的电影院,每逢大小长假,它们对人流与票房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10月3日,十一长假进入第三天。《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头部电影”依然处于“爆满模式”,仅有东盛明发广场五层的星典影院的白天场次还有部分空位。

依稀记得上次去这家商场时,还是两年前开业时。彼时,这家商场人流如织,店内影院、超市、饭店都排着长队,吸引了不少原本准备逛龙湖时代天街、凯德MALL的客人前来捧场。

时隔两年,与这家商场一街之隔的龙湖时代天街早已成为南六环外的人气中心,而东盛明发的人气仅限于享受长假“溢出红利”的电影院,即便位于商场黄金位置的物美超市,生意都十分惨淡。

类似的一幕也曾出现在这条地铁线的西红门站,在荟聚购物中心的“虹吸效应”下,更早开业的乐家购物中心的商业定位几经变更,仍无法再现开业时的辉煌,即便打出“免费牌”的电影院也早早停业。

这是一场交织着“传统”与“创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在移动互联时代,胜利女神绝不留恋你往昔的荣光,也不会以雨露均沾来怜惜竞争的失意者,她只垂青顺应时代变革的商海舵手。

一场网约接单员的“内卷”

“就差1单,我就能拿到晚高峰的冲单奖了!”晚上8点,义和庄地铁站附近的张亮麻辣烫店内,一位美团骑手歇下装备,与店员随意地聊着他这一天的“跑单战绩”。

下午的时候,美团众包APP静悄悄,大家都在等单。到了傍晚,一下子就“爆单”了,晚高峰跑10单奖励10块,他就玩命地跑,结果天不尽人意,终了还是差了那么一单。

这个十一假期,与外卖骑手一样开启“加班模式”的还有网约车司机。晚上10点,一位兼职司机在完成了“在线410分钟+跑满12单”额奖245元的“完单奖”后,就空车十几公里赶赴三里屯。

三里屯,是北京深夜最热闹的地方,也是网约车“单量”最充沛的区域。由于没有“深夜服务卡”,滴滴会在每晚11点暂停给他派单,他想赶在这之前,画圈回到他所在的郊区。

然而,这位滴滴车主并没有那么幸运。三里屯的单量是多,但附近“趴活”的司机更多,画圈郊区这种“大单”,怎么会轻易给你一个出行分很低的兼职司机呢?他只好默默开启了“特惠一口价模式”。

“最近司机们太内卷了,在大望路、西单这样的热区,你开快车单子都很少,更何况开商务专车了?”一位做生意失败后开网约车司机对财联社抱怨,他准备换一辆新能源汽车,至少成本能省出来不少。

以他开的七座商务车为例,每公里油耗在12L,如果堵车更费油,差不多每公里的成本要1.1元。按照北京快车平峰期的单价,每公里都合不到2块钱,这样干下去等于是“替加油站打工”。

曾为私募老总、后转型开网约车的“不得不佛系的老王”,最近也想着换一台新能源,或者是纯电系列,或者是油电混动。不过,他建议司机们不妨明年三四月份再置换,因为芯片价格炒太高了。

一场“剧情反转”的基金圈大戏

“176分钟下来,两次主要的激烈战斗真的非常心惊胆战,每次安静的场面都有特殊的含义,或是对比,或是缓冲……”一位看过了《长津湖》的网友,写下了这样的影评。

2021年前九个月的基金圈,虽然称不上大电影“全程无尿点”,但也高潮迭起,剧情几次斗转,让人目不暇接。有人押宝白酒不可一世,后出面道歉;也有人急于建仓“闪了腰”,随后一路逆袭。

今年年初,资本市场劲刮“核心资产”风,以大为美,“茅指数”独领风骚,千亿基金经理沦为“酒庄”基金,头部量化私募也忍不住“动了凡心”,加强对“大票”的学习能力。

一位急于建仓的知名基金经理,赶在春节前将一只近十亿的新基金火线“干满”。另一位自称“逆向投资”的私募老总,早早地清掉了新能源股,重仓买入了港股互联网龙头。

春节长假,成为了市场风向变化的分水岭,也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2月14日,情人节,上述基金经理转发了某券商的策略报告——《“小票”的未来》:“以小为美”的市场风格偏好已一去不复返。

春节过后,贵州茅台携一众“核心资产股”冲高回落,市场亦在今年3、4月份再次陷入低迷,收拾一场战争废墟的短暂平静,却也在酝酿新一场硬仗,此时也是各家数千亿新基金、待发基金建仓之时。

悄无声息间,“宁指数”代替“茅指数”冲击新高。基金经理们来不及与“旧爱”道别,又开始抱团“新欢”。此长彼消之下,有基金经理跌下神坛,亦有基金经理“逆袭”。

短短三个季度的净值之争,无论是放在而立之年的A股市场,还是对于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都为时太短;一城一池的攻守与得失,亦不能盖棺定论他们投资能力的高低。

短短的十一假期已经过半,国庆票房之争仍有悬念,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也在冲单的路上,港股、大宗、外盘已经或正将开市,基金经理们也开始重整思路,静待节后A股的开盘。

收藏
160.6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