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拉闸限电”长远来看不是坏事
原创
2021-10-11 14:02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梁秀峰
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不能再依靠廉价能源已是共识。只要抓住机遇推进煤电价格改革,就将有助于打破这种局面。

各地拉闸限电发酵至今,反而促成了煤电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契机。

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国内电价市场化改革已经推动多年,一直都没有太大成效。原因无他,电价涉及经济民生,没有哪个地方敢随意变动价格。过于僵化的价格机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近期的缺电局面。复盘江苏、浙江、广东、东北等多省份近期拉闸限电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到除了能耗双控带来的约束之外,煤炭价格暴涨导致煤电企业亏损,进而不愿意购买煤炭发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7月初,动力煤(京唐港动力煤市场)的报价为1000元/吨左右,到9月28日,动力煤(京唐港动力煤市场)的报价已经达到1630元/吨。接近3个月的时间,动力煤价格就上涨了近600元。尽管有关方面前后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因为煤电价格倒挂,发电企业利润被成本吞噬,陷入“多发电,多赔钱”怪圈,最终导致在生产旺季各地都不约而同闹“电荒”。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让煤电企业出厂电价反应成本的重要性,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最终只会让煤电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此次国常会果断对症下药,抓住机遇推进煤电价格改革,有助于打破这种局面。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可以让电价市场化程度提高。同时对高耗能行业放开20%的上浮限制,能够进一步发挥价格机制的约束作用,这比通过行政渠道三令五申强调不得再度上马高耗能项目,要有效得多。价格机制的放开,也为后续煤炭价格回落,发电企业成本下降的局面留下了更大的回调余地。一旦后续供需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涨上去的电价有更大的余地可以回落下来。

从长远的眼光看,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不能再依靠廉价能源已是共识。中国电价的改革方向,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升级。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样需要防范风险。一是避免电价过快上涨,让工业企业直接“窒息”,这个过程还是要循序渐进;二是防范电力企业建立寡头垄断格局,私下组成价格联盟。

审视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都不容易。但改革契机出现时,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抓住。反思近期的拉闸限电,最大的收获正是:某些领域出现问题和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只要应对得当适度的压力反而有可能变成机遇,成为推动改革的巨大动力。这条经验,不仅适用于电价市场化改革,在其他领域也一样。

收藏
71.46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