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里的“她”人生:70后爱过恨过,80、90后仰慕“基金光环”
原创
2022-03-08 12:13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陈俊岭
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这个喧嚣躁动的基金圈,就像是一个围城,身兼家庭、职场重任的女性基金人尤为不易,她们每一次的选择与驻足、辞别与再选择,都写满深情、励志与传奇。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经过长达数月的漫长煎熬,她终于打赢了与一家公募基金的官司,要回了她本应该得到的经济补偿和名誉损失。这一天,她终于如释重负。

两周前,财联社记者再次见到了一度深陷“举报门”的原告方,作为曾是一家子公司的女性总经理,此时的她的心境与前几年大不相同。“我只想继续专心做事,不想再过问往事。”她说。

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这个喧嚣躁动的基金圈,就像是一个围城,身兼家庭、职场重任的女性基金人尤为不易,她们每一次的选择与驻足、辞别与再选择,都写满深情、励志与传奇。

这是一组有关基金圈“半边天”的真实故事合集——70后的“她们”,有人早早离开,也有人坚守至今;80后和90后的“她们”,是仰慕基金光环的一代人,有人生逢其时,也有人弯道超车。

70后的“她们”:爱过恨过,前尘往事尽随风

“我刚来基金公司时,全行业规模3万亿,几年过去了,至今仍徘徊在3万亿。”11年前的一天,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女性市场负责人流露出一丝生不逢时的感慨。

2011年的夏秋之交,犹如2022年的当下,资本市场正处于低谷,一向“看天吃饭”的基金圈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净值回撤、规模缩水、人才流失。彼时,一批不甘心沉沦的职场人,开始谋求转型。

几个月后,这位名校法硕专业毕业的70后基金公司市场负责人辞别北京,到南方某大城市重新开启新的职场人生。自此,她正式告别了曾经爱恨交织的基金圈,重新回归她最擅长的律师专业。

与挥师南下、重操旧业的“她”选择不同,前文提到的另一位“她”,在一家知名基金公司,凭着自己的天赋与勤奋,一路做到了一级部的总监。几年后,她和两位合伙人成立了一家公募子公司。

创业之初,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致与干练,带领初创团队一起开拓市场,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将一个从零起步的公司,做到了大几百亿的规模,可谓风光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受政策影响,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这家她“一砖一瓦”筹建起来的小公司规模开始掉头向下,也正式在这个时候,她与母公司原实控人之间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几番努力无果之下,她最终还是将对方告上了法庭。春节后的一天,她发朋友圈称“春节前收到了法院的判决,大家谓之为完胜,但我却心理无难受,无法言述心里的愤怒和悲凉”。

好在,一切都已过去。现在的她,手里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想再去纠缠曾经的往事与恩怨。就像是一首歌里所说——“一念间大梦初醒,奈何苍茫中没人懂,梦早已是旧梦,前尘往事尽随风!”

80、90的“她们”:仰慕“基金光环”的一代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下》的一句话,站在2022年3月初的时间节点,再次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基金业变局,更能体会这句古话的深刻寓意。

2011年的夏天,天弘基金一则广揽电商人才的“英雄帖”,吸引了正思虑转型一位女记者的驻足,初到天弘的她也曾有过迷茫,直到2013年携手阿里推出余额宝后,才让她庆幸当初的明断与坚守。

在认识她的很多朋友眼里,从一位在两会上横冲直闯的财经女记者到一家头部公募合伙人的逆袭经历,也和余额宝一样充满励志与传奇,也再次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

在过去几年里,在基金圈的光环映照下,不少80后、90后女性选择了和她一样的转型路径。有人一路跌跌撞撞挤到头部公募基金;也有人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基金圈。

“好久不见,我现在到XX基金了!”不久前,一位几年前曾面试过的一位90后女生在微信另一端留言。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她就从一家名不见传的私募基金就一路跳升到了某头部公募基金。

收藏
105.3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12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