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甜味剂:不健康的“甜蜜陷阱”
2022-04-27 08:10 星期三
作者:方恒博 责编:许若瑜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了人造甜味剂与癌症的相关性,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更易引发患癌风险。

上月底,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Université Paris Nord)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期刊PLOS Medicine上发布了一项关于人造甜味剂的研究。通过对超10万名法国成年人8年的跟踪问卷调查,Charlotte Debras博士及其团队成员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与不食用人工甜味剂的人相比,摄入大量人造甜味剂的人患癌风险较前者高出13%,其中尤以乳腺癌以及肥胖引起的癌症为甚。此外数据统计亦显示,在人工甜味剂中,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更易引发患癌风险。

Charlotte Debras表示,该研究数据显示了人造甜味剂与癌症的相关性,即“全球许多食品饮料中存在的人造甜味剂可能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这与其他同类实验研究的结果一致”。但是这并不代表双方存在因果关系,这个发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卫生机构重新评估这一类型的食品添加剂提供新的信息”。

image

富含人造甜味剂的糖果及口香糖
图片来源:skinnylikeminnie.wordpress.com

人造甜味剂无处不在

现居荷兰的注册营养师Alina Petre表示,人造甜味剂是添加在食品及饮料中,使其尝起来有甜味的化学物质,人造甜味剂由人工合成,提供的味道类似于蔗糖,但是其甜度较蔗糖高数百倍。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英国食品标准局(Food Standards Agency)提供的信息,主要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钮甜的甜度是蔗糖的13000倍;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200至700倍。

image

不同类型的人造甜味剂,从左至右分别为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
图片来源:wikipedia

Alina Petre解释,由于人造甜味剂分子与糖分子非常相似,通过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大脑可以识别到甜味。但是大部分人造甜味剂的实际结构与糖差异较大,因此身体无法将其分解成卡路里,所以被认为是零卡路里糖;当然也有少部分人造甜味剂可以分解成卡路里,但鉴于只需极少量甜味剂就可以使食物变甜,因此当其加入食品中时,其所含卡路里也近似于无。

爱尔兰食品企业凯瑞集团(Kerry Group)全球营销总监Coralie Garcia-Perrin表示,随着消费者渴望更健康的饮食,并且希望减少糖的摄入量,近年来,“减糖产品已经成为食品饮料品类的主流”。为了回应消费者的需求,“食品制造商引入人造甜味剂,宣称其产品减少了糖分且不含卡路里,同时保证了产品的整体甜度”,英国美食杂志The Grocer记者Joanna Blythman如是表示。许多食品饮料制造商选择人造甜味剂是因为它们比蔗糖便宜,因此人造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中。

美国健康网站Eat This, Not That供稿人Melissa Fiorenza称,无糖饮料、无糖茶饮、能量饮品、蛋白粉、无糖糖果、酸奶、布丁、蕃茄酱等无糖调味品、无糖果冻及果酱、烘焙食品、早餐麦片等产品中都含有人造甜味剂。较为知名的无糖饮料,健怡可口可乐Coke Light中使用的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百事无糖可乐Pepsi Max中使用的是三氯蔗糖。事实上,大部分声称无糖但有甜味的食品中均使用了不同类型的人造甜味剂。

image

健怡可口可乐Coke Light和百事无糖可乐Pepsi Max
图片来源:youtube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批准的人造甜味剂共有5种,分别为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钮甜和三氯蔗糖。印度市场调研机构Market Data Forecast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人造甜味剂市场增长及预测显示,人造甜味剂市场一直处于增长状态,预计2022年全球人造甜味剂市场规模约为72亿美元,到2027年底将达到97亿美元;北美和欧洲是人造甜味剂市场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而推动该市场发展的因素在于人们对肥胖的担忧以及对卡路里摄入的重视。

“零卡糖”≠健康的替代品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批准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均在批准前通过了多项研究并证明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成分是完全健康的,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

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Charlotte Debras博士的最新研究就表明了人造甜味剂与癌症具有一定相关性。美国波士顿学院生物学教授Philip J. Landrigan认可了此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通过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阿斯巴甜对动物而言具有致癌性,但该结论是否适用于人类还没被证实。出于这个原因,这项研究(Charlotte Debras博士的最新研究)非常重要,对公共卫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mage

图片来源:sante-sur-le-net.com

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的研究人员本月初也发现,食品饮料中的人造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肝脏的解毒能力,尤其是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研究小组负责人Stephanie Olivier Van Stichelen博士表示,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测试甜味剂对肝细胞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人造甜味剂会抑制P-糖蛋白工作,而该蛋白质的作用是清除体内毒素以及帮助身体代谢药物。

英国报刊《每日邮报》(Daily Mail)美国站健康方向副主编Mansur Shaheen评价称,“对于许多经常消费相关人造甜味剂的美国人来说,这个发现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许多美国人通常认为人造甜味剂相关食品饮品是健康的替代食物。”

image

包含安赛蜜的果味健怡可口可乐
图片来源:dailymail.co.uk

与部分人认为无糖饮料可以减肥相悖,乔治华盛顿大学(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人员此前通过研究论证,虽然选择使用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可以减少卡路里摄入,但是随后他们会在食物中摄入更多的卡路里。经过对美国7000名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与只喝水的人相比,喝低热量饮料或者无糖饮料的人每天会多摄入200卡路里热量。乔治华盛顿大学运动与营养科学系助理教授Allison Sylvetsky表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饮用无糖或少糖饮料(这些饮料中含有人造甜味剂)实际会摄入更多卡路里,也并不会达到减肥效果。

image

图片来源:parenting.uwhealth.org

另外一个关于人造甜味剂的争议在于其是否会影响肠道健康。根据注册营养师Alina Petre解释,肠道健康与体重、血糖、代谢、免疫系统和睡眠情况息息相关,而肠道菌群的正常运转也会受摄入食物影响,包括人造甜味剂。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2018年就发布研究结果称,人造甜味剂会影响肠道健康。实验引入了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糖精、纽甜、甜味剂advantame、安赛蜜6种甜味剂,本古里安大学Ariel Kushmaro博士表示这些甜味剂都会对肠道微生物群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助理教授Jotham Suez也早在2015年时通过实验证明,使用人造甜味剂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并造成葡萄糖不耐受。

此外,注册营养师Alina Petre也指出,已经有研究表明常用的人造甜味剂会导致部分群体出现头痛、抑郁等现象,尤其患有情绪障碍的人可能更容易因食用阿斯巴甜而出现抑郁症状。

image

图片来源:youtube.com

如何正确摄入糖分?

在允许人造甜味剂用作食品添加剂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不同人造甜味剂的摄入量做出了规定,最受欢迎的三种人造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均为每公斤5毫克,即70公斤成年男性每日可摄入350毫克糖精;阿斯巴甜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公斤50毫克。

对于在饮食中会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人群而言,每日摄入量是其必须遵照的标准,因此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专业卫生学院介绍人造甜味剂时表示,人们在购买及食用时要养成阅读标签的习惯,了解各类意想不到的食品中是否隐藏着人造甜味剂,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过量。比如无脂调味品中包含的人造甜味剂可能比全脂更多,以及从麦片到干果,人造甜味剂也许无处不在。

即使遵照摄入量食用也不意味着这类食品添加剂是完全安全无害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儿科与儿童健康助理教授Meghan Azad表示,“在完全了解人造甜味剂的长期健康影响之前,建议谨慎行事”。

image

图片来源:kids.frontiersin.org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食品和营养学副教授Mary-Jon Ludy则建议,为了保持健康的糖分摄入,“可以优先考虑蔬菜、水果等富含天然糖类的食物”,另外在制作加工食物的过程中,也尽量限制任何类型糖分的摄入,遵从世界卫生组织饮食指南建议,糖分摄入应控制在总热量摄入的10%以下。

印度植物基食品公司Plix联合创始人Rishubh Satiya推荐了5种健康的糖类替代品,帮助喜爱甜味的人群以更健康的方式摄入糖分。首先黄糖可以作为精制白糖的替代品,虽然也经过加工而得,但是其配方更天然,并且可以保留甘蔗的营养价值。在使用场景上,黄糖不仅可以制作饮品,也可以用来制作甜点、糖果或是做饭。

image

图片来源:biggerbolderbaking.com

棕榈糖和椰子糖也是对身体有益处的天然甜味剂,棕榈糖取材于棕榈树的汁液,椰子糖取材于椰树的汁液,这两种糖与加工糖相比更为健康,营养成分更加丰富,且升糖指数也更低;来源于红枣的枣糖也是具有营养价值的天然甜味剂之一,不过枣糖中的红枣味比较重,因此其使用范围比较局限,作为甜点或是糖果制作较为合适;另外蜂蜜也是众所周知的天然甜味剂,属于完全未经加工、天然形成的甜味液体。在Rishubh Satiya看来,以上五种糖是满足健康与甜蜜的两全其美的选择,但是即使摄入天然糖也要注意不能过量。

image

图片来源:parkersmaple.com

选择人造甜味剂的人群往往认为白砂糖不够健康,但是要清楚,人造甜味剂并不能满足健康需求。美国注册营养师、营养学家Shamera Robinson友善提示道:“使用人造甜味剂并不会使不健康的选择变得健康,相反,这种选择本身其实也并不那么健康。”

题图说明:较为流行的人造甜味剂,分别为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
题图来源:eatingwell.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71.87W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6951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