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人士热议银行理财掀“回撤潮”:涉及产品占比极低 养老金或成资管市场最强动能
原创
2022-04-24 17:57 星期日
财联社记者 徐川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落幕,银行理财业务正式步入新元年。

财联社4月24日讯(记者 徐川)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落幕,银行理财业务正式步入新元年。在今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资管峰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过去银行理财主要是靠渠道、券商资管是靠通道,管理相对粗放,整体专业能力不强。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资管产品市场刚兑的预期被打破,通道的套利空间也基本被堵上。

理财业务逐渐从银行体系独立运作后,对于一些不具备独立资管管理与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尚福林建议,可以进一步回归信贷本源、扎根当地,对当地客户的理财需求可以考虑向代销平台转型。

在制度层面,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今日透露,“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加强理财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相关规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健全机制建设,完善内控措施,保证理财业务的合规开展。”

加强产品信披应对净值波动

在今年上半年股债市场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收益回撤,“破净”现象引发投资者热议。

尚福林指出,一季度有一部分权益类、混合类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回撤,这反映出在资管新规下,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反映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

“据统计,银行理财的净值情况总体可控,总体波动幅度有限,涉及产品的数量占比极低。”成家军表示,目前全市场回撤幅度大于5%的理财产品只有300多只,占回撤产品总数的2%,占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数不足1%,市场整体表现比较平稳。

对于如何应对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资管机构在自身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也要准确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与对实际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加注重帮助投资者树立科学的风险观、收益观,合理塑造投资预期,理性看待产品的净值波动,这是一种投资文化的建设过程。”

多位参加峰会的业内人士亦表示,净值波动投资收益的高低与风险大小挂钩,这使信息披露成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关键,因此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强完善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将信息及时、完整、便捷地传递至投资者。

养老金发展带动长期资金入市

对于当前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指出,整体市场与行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瓶颈或不足在于缺乏长期投资,即投资行为短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培养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为了减少过去散户所带来的追涨杀跌等短期投资行为,虽然目前机构投资者占了相当比例,但依然缺乏长期投资。

围绕如何形成长期投资的发展生态,屠光绍认为,首先在于建设好基础制度,需要从过去的政策向制度转型,包括如何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如何推动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其次,长期投资需要加大长期资金的供给,因此要鼓励长期资金进入资管行业。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允许经政府审批的各类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和投资服务。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近年来养老金呈现非常高速的增长,预计未来养老金一定是我国资管市场最强大的增长力量。

杨凯生认为,一方面养老金投资可以为市场带来长期的资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促进资管行业的深化和发展;此外,资管行业投资工具的丰富发展,也能为养老金投资者提供更为分散的投资工具与更具有跨周期能力的资产配置。

收藏
63.88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22W 人关注
9138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