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学品:2021 年12 月芯片平均交期延长至25.8 周,环比增加约6 天,库存水平有所缓解但仍紧缺,代工费持续调涨,预计2022 年代工产能仍吃紧。
半导体材料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集成电路产量总计3594.3 亿块,同比+33.3%,环比+9.1%;出口总计3107 亿块,同比+19.6%,环比+9.4%。
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下游存储器市场DRAM 和NAND 价格自2021 年11月至今连续上涨,DRAM 现货价格方面,512Mx8 1600MHz 存储器价格较上周略有上涨,为2.848 美元/块,涨幅为2.23%;NAND 方面,64Gb 8Gx8 MLC现货价格为3.359 美元/块,涨幅为0.66%;32Gb 4Gx8 MLC 闪存现货价格为2.098 美元/块,涨幅为0.43%。因库存处于低位,供应紧张,叠加西部数据、铠侠日本工厂原料污染影响,多家存储厂商上调报价,业界预期第一季合约价涨幅优于预期,第二季价格几乎确定续涨。晶圆代工厂订单爆满,订单能见度可达2023 年,受美国对于中芯国际制裁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具有紧张加剧的风险,目前台积电等多家晶圆大厂宣布调涨2022 年代工费用。显示器材料方面,一方面终端应用产品如电视、电脑、显示器等消费电子出货量下降,需求疲软,另一方面前期供应充足,整体供过于求,面板价格进入短期下行通道,1 月份面板价格仍然呈现下跌趋势,跌幅较去年12 月有所扩大,1 月份21.5 寸/23.8 寸/27 寸液晶显示器价格达到62.7/79.4/86.9 美元/片,较 2021 年12 月环比降-5.3%/-2.5%/-3.3%。根据TrendForce 预测,疫情带动的相关需求逐渐收敛,2022 全年出货量将年减3.3%,小幅下修至237.9百万台。
新能源化学品:投产潮尚未来临,景气度继续高位运行。锂电材料方面,锂电化学品库存持续低位,产品基本维持满产满销状态。本周黄磷价格小幅回弹,目前黄磷开工进度暂缓于下游,现货呈现偏紧态势,价格有望进一步小幅上调。
磷酸铁本周价格上调至2.35 万元/吨,目前库存始终保持低位,现货仍然紧张,下游对其涨价接受度较高。磷酸铁锂本周价格继续上涨至14.5 万元/吨新高,原料碳酸锂价格再度上调,成本支撑强劲;另外,碳酸二甲酯价格下调至1.05万元/吨,6F 在碳酸锂采购受限及自身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稳定57.5 万元/吨高位。风光电材料方面,硅料下游需求在前期价格下跌后采购积极性增加,节后价格在上调后持续波动,本周均价为244.3 元/千克;此外EVA 价格也上调1.92万元/吨。光伏材料年底降价和供应增加,进一步促进2022 年开年光伏装机加速;碳纤维价格持续高位稳定,虽然原料成本支撑较弱,且随部分新增产能投产,供应有所增加,但下游风电需求持续,供需仍然紧张。
含氟新材料:节后需求提振,价格上扬。电池级PVDF 在下游锂电和光伏的带动下,需求持续扩张,PVDF 供应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但随着原料新配额开始,叠加新增产能进入市场后,供应或有所缓和。原料端,本周电石因供应较为充足而持续下调报价,无水氢氟酸在成本支撑减弱和供应充足下价格暂稳,PVDF 成本端支撑走弱。本周电池级价格稳定于45.5 万元/吨高位,预计在目前的硬性供需缺口主导下,电池级PVDF 价格将高位稳定,但下游对高价产品较为抵触,涨价幅度有限。PTFE 方面,年后开工逐渐恢复中高位水平,下游在物流恢复后购货积极性增加,库存方面无压力,且原料三氯甲烷因需求回暖使得价格大幅回调,PTFE 成本支撑强劲,本周PTFE 价格稳定于5.8 万元/吨,预计PTFE 价格短期内或将小幅上扬。
可降解塑料行业:BDO 偏强运行,可降解价格小幅震荡运行。本周PLA 华东地区出厂价格在2.6-2.7 万元/吨左右,东北地区在2.9 万元/吨,河北地区部分装置因受疫情影响停车。PBAT 方面,出厂价在2.4-2.5 万元/吨,月初有企业装置进入到检修阶段,部分计划于2021 年年度投产,或2022 年初投产的企业,都有相应的推迟计划,假期过后下游开工率不高,观望情绪较浓。原料端来看,PTA 价格为5320 元/吨,环比-6.34%,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供应端部分装置检修开工下行,而需求端因节前备货充足及部分地区疫情影响,整体偏弱;己二酸本周价格略有下降至1.43 万元/吨(环比-0.69%),原料纯苯价格下行支撑弱势。BDO 现货供应偏紧,年后价格涨至2.665 万元/吨(环比+5.34%),原料电石仍维持跌势,预计BDO 价格短期内将高位震荡运行。
投资建议:在2022 年的投资思路上,基于对需求端的谨慎,我们整体认为宜先成长后白马,成长的核心在于新材料领域掘金,白马则是那些产业地位凸出+系统性低估的标的,宜在PB 回到相对中性的位置以后再大力布局。在新材料领域,国内许多品类全球需求占比超30%,而供应端因为技术等因素供应不足,在技术突破驱动的进口替代浪潮正星火燎原,有望涌现一批超级成长股,在制造业补短板上贡献材料学的力量。具体领域层面,半导体材料在于技术迭代和供应链突破,新能源化学品在于下游需求放量节奏和产品导入,有机硅领域在高端品类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含氟新材料重点产品缺规格造成的短缺;可降解关注政策推动需求与一体化企业的超额利润。基于以上的观点,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彤程新材、鼎龙股份、江化微、晶瑞电材、瑞联新材、斯迪克、皇马科技、硅宝科技、泰和新材、建龙微纳和金禾实业等标的。
风险提示:成本冲击超预期,国产化趋势受到政策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