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贴士
9075关注
随着防控“新十条”落地, 如何预防自己变“阳”?如果不小心“阳”了又该怎么办?这份抗疫指南,希望对您与您的家人有所帮助。
全部内容
2023-03-14 09:57 来自 教育部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方案(第七版)的通知》,明确高校、中小学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幼托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
收藏
61.59W
2023-02-28 08:43 来自 新闻晨报
近日,甲流进入高发期,多地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型流感的来势最为凶猛。如何判断是否感染甲流?为什么这一波甲流这么厉害?如何科学预防甲流?这些防护要点你得知道>>
收藏
99.8W
2023-02-21 19:53 来自 澎湃新闻
没阳过的孩子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正常学习、生活即可。
收藏
75.78W
2023-02-18 21:2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红
治疗新冠康复期症状是否还有更加有效的手段?从上市公司近期的一则公告中,或许能看到一丝端倪。
收藏
147.93W
2023-02-15 08:19 来自 央视新闻
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权威科普>>
收藏
112.45W
2023-02-12 11:59 来自 金融时报
专家提醒,冬春季节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除了新冠病毒,一些其他病原体也会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如流感病毒及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要做好防治。
收藏
119.38W
2023-02-07 08:08 来自 澎湃新闻 李佳蔚
19岁男孩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引发关注,再次催热了“年轻人忘事”的话题。老年痴呆真的呈现年轻化趋势了吗?
收藏
86W
2023-02-01 08:05 来自 中疾控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收藏
93.21W
2023-01-19 15:23 来自 健康时报
张伯礼院士提醒:特别注意不要喝酒,更不能大量酗酒。
收藏
56.98W
2023-01-18 11:19 来自 科技日报
无论没“阳过”的人,还是已经“阳过”的人,都不能放松警惕>>
收藏
76.44W
2023-01-13 20:47 来自 财联社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调整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收藏
135.07W
2023-01-12 09:24 来自 科技日报
研究人员称,上呼吸道不仅是肺部感染的源头,也是传播给他人的源头。事实证明,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细胞中的进出,对减少高传染性新冠病毒的传播有效。
收藏
92.09W
2023-01-08 14:03 来自 央视新闻
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全国总体疫情态势如何?出入境打开后,国内是否会引发第二轮感染?近日,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收藏
94.77W
2023-01-08 07:31 来自 澎湃新闻 张成杰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收藏
115.21W
2023-01-07 17:10 来自 财联社
操作指南按照点面结合、先总后分的原则,围绕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的具体防控要求,制定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机构、重点场所4篇20个操作指南。
收藏
103.33W
2023-01-05 13:38 来自 澎湃新闻
近日,全国多地、多家医疗机构相继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收藏
84.35W
2023-01-05 09:34 来自 科技日报 罗朝淑
此前,《自然·通讯》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新冠病毒可导致眼部不适和视网膜炎症。而《柳叶刀》发布的大型前瞻性观察研究也显示,即使接种过疫苗,仍有24.8%—27.7%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眼睛酸痛的症状。
收藏
108.88W
2023-01-05 07:41 来自 央视新闻
新冠病毒,不管是奥密克戎,还是在这个系列变异株之前的德尔塔或者说阿尔法、贝塔等早期毒株,都会有人感染后出现肠道症状。
收藏
67.42W
2023-01-04 15:01 来自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联盟
当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我国也面临着疾病流行的巨大挑战。
收藏
68.26W
2023-01-04 09:16 来自 财联社
我国短期 (3个月)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收藏
57.15W
加载更多
热门话题推荐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