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谈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关注能源转型,研究所详解电力与储能市场,《能源蓝皮书》同步发布
原创
2022-05-19 09:01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刘超凤
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刚宣布了《能源蓝皮书(2021)》的发布。这是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年度权威报告,也是能源智库联盟成立后的第一部成果,东方证券是参编单位中唯一一家金融机构。

财联社5月19日讯(记者 黄靖斯,刘超凤)5月17日,东方证券线上召开了“能源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论坛暨《能源蓝皮书》发布会。

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与会作了致辞,他表示中国必将加速能源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全面、系统性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能源安全目前已提升至空前的战略高度,国内能源转型时间紧、难度大、挑战多;金融机构应发挥资金配置优势助推能源转型。

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刚宣布了《能源蓝皮书(2021)》的发布。这是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年度权威报告,也是能源智库联盟成立后的第一部成果,东方证券是参编单位中唯一一家金融机构。

东方证券能源首席分析师卢日鑫对储能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做出研判。便携式储能在户外、应急、替代铅蓄的刺激下,有望催生百亿级市场。

总裁鲁伟铭谈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在发言中谈到了能源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中国必将加速能源转型,促进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经济全面、系统性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的局势之下,海内外必将把能源安全提升至空前的战略高度。

image

东方证券总裁 鲁伟铭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未来经济增速仍有较高预期,实现碳达峰的难度明显更大。当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安全高效的转型发展,需要克服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基于此,鲁伟铭认为作为资金优化配置的关键一环,金融机构应紧跟国家脚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国家经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

鲁伟铭从东方证券的业务和经营出发,进一步介绍了公司在能源转型及产业链研究上的经验与探索。一是加强与东方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申能集团的高效协同,积极参与绿色资产的投融资活动,持续为绿色能源和环保企业提供支持。二在研究业务上,鲁伟铭强调的是,研究所作为证券公司深入产业研究、洞察行业变化的前哨,为企业与资本市场搭建了沟通和反馈的桥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研究所也应积极布局能源转型及产业链研究,争取能够贡献一些深度的思考和不同的视角。

东方证券参与编写,《能源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会上,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刚正式发布了《能源蓝皮书(2021)》。这是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年度权威报告,东方证券作为能源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参与编写,是参编单位中唯一一家金融机构。

《能源蓝皮书》以 “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作为主题,分别有总报告、行业发展、热点分析、区域与全球能源4个部分,累计15篇报告。

《能源蓝皮书》全面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聚焦新冠疫情与能源治理、“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体制改革与数字化、智能化与节能减排等热点主题,从国际、区域、城市三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区域能源转型、城市能源发展和全球能源发展的动态,对“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领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陈刚所长表示,东方证券研究所近年来一直积极布局能源转型及相关产业链研究,这背后既有东方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申能集团深厚产业资源的支持,也是公司在研究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的选择。

火电迎来价值重估,储能新赛道新格局

东方证券能源首席分析师卢日鑫对我国能源转型现状,火电和储能领域的商业模式及投资机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卢日鑫认为,从需求侧来看,在双碳目标下,基于GDP的持续可观增长,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比例上升,电力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从供给端来看,风电及光伏等新能源的占比快速提升,从一次电力的结构变化预测看,光伏发电、风电、核电都将快速发展,并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成为覆盖增量用电需求的主力,并在2030年以后遂步对火电的电量份额进行替代。预计到2025年、203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将从2020年的22亿千瓦分别达到30.5和41.3亿千瓦左右。

这两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加速,卢日鑫认为各供应主体都会迎来比较合理的盈利水平。煤炭价格将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而新能源则在未来的5~10年快速发展。电价方面,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火电还是新能源,都会获得较好的价格机制体系下的盈利水平。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方向为稳定的电量增长、稳定的供应和稳定的盈利模式。

站在当下时点,卢日鑫特别提到,火电企业大概率将迎来价值重估。一是因为火电企业的基本面表现已经跌至谷底,煤价和电价在新常态下会放大业绩弹性,并且业绩弹性是稳定的。二是新增产能的急刹车也会导致在可观的需求增长下,火电利用小时数将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尽管火电未来终将退出,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作为中流砥柱持续存在。三是碳中和背景下,火电企业还迎来一个结构性的变革期,有望打造出新能源这条“第二成长曲线”。

与此同时,卢日鑫也对储能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做出进一步研判,储能市场分为表前(发电侧、电网侧)、户用家储、便携式储能三个市场。表前市场方面,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资源,在风光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地位日益提高。国内市场短期靠政策推动,发电侧配储仍是成本项,运营商探索共享储能参与多个市场可以实现经济性补救,长期靠电芯循环次数提高实现经济性。

海外家储方面,短期来看,电价上涨对储能经济性的提升有影响,成为市场爆发的催化,;中期来看,新能源替代是确定性趋势,大量新能源并网造成电网压力,为促进储能装机,中期政策补贴的确定性及延续性将越来越高。长期来看,随着规模化和技术进步,系统成本降低也是确定性因素。

便携式储能在户外、应急、替代铅蓄的刺激下,有望催生百亿级市场。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便携式储能的出货量约为480万台,全球市场空间100亿,疫情转变生活方式,户外娱乐参与度高,锂电池储能逐步对燃油发电进行刚性替代,市场爆发增长。

收藏
57.97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48W 人关注
2.6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