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冠核酸检验机构盈利几何?揭开一座检测亭的背后账本
原创
2022-06-23 20:48 星期四
科创板日报记者 金小莫
与质疑暴利相反的是,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均表示,它们正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

《科创板日报》6月23日讯(记者 金小莫) 自4月以来,核酸检测频频登上热搜,有核酸检测机构违规操作接连被查的原因,其中间杂着一部分舆论质疑:核酸检测机构牟取了暴利,在“昧着良心赚钱”。

然而,鲜有人调查过,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究竟盈利几何?

基于此,《科创板日报》记者一线走访了上海的核酸采样亭,并采访了上海两家较大规模的医学检验机构负责人李齐、王军,以及一位正在一线督导的核酸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张力。

核酸检测量吃紧

6月1日,是上海进入72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第一天。《科创板日报》记者于当天对上海的几处核酸采样亭进行了走访。

核酸检测业务量怎么样?当记者提及这个问题后,正在核酸检测亭督查的检测机构人员张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展示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检测人员的大拇指因长时间“掰盖子”,骨头僵硬,大拇指已无法正常弯曲,需要其他同事帮忙,才能把大拇指“掰回来”。

“你能想象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量。”张力对记者表示,其所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本身主要从事优生优育方面的检测业务,总部也不在上海,今年4月以后,上海的核酸检测压力明显吃紧,他们这才新增了新冠核酸检测这一新业务,由于人手吃紧,公司不得不调配外地的同事支援上海,后者几乎一天都在封闭式方舱内,每天的工作除了核酸检测,就是睡觉。

早期确实是能赚钱的,但也不至于暴利;目前,勉强能正常运营下去吧。”张力告诉记者,业内已经传出有几家检测机构因为现金流吃紧几近倒闭。

此刻,记者眼前的核酸检测点,逐渐出现了人头熙熙攘攘的景象。

高频、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真的不赚钱吗?

核酸检测亭业务拆解

要厘清这一复杂问题,就需要找到“毛线头”,核酸检测的“消费终端”,即核酸检测亭是一个线索。

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为实现72小时内完成核酸采样、检测、出具报告,兴建了大批的核酸检测点,后者可理解为一种“城市新基建”。以上海为例,为方便市民,全市拟建设15分钟核酸检测圈。

这些检测亭和核酸检测机构之间有什么关系?谁在为这些核酸检测亭买单呢?

记者从一位核酸检测亭硬件供应商处获悉,核酸检测亭这一新业务又可分为两项内容及两种采购模式。

从项目内容来看,它首先可分为硬件、检测服务两部分。其中,硬件包括了物理空间、硬件设备,比如空调、消杀设备等。参与这一硬件供应的有整车企业,比如中通客车(000957.SZ),以铝合金加工为主业的小加工厂、家具厂、空调设备供应商等;

检测服务则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来运维。

“目前对于核酸检测站主要有两种采购模式,一种是将‘硬件设备’和‘检测服务’给出打包价,由街道、居委划出土地,统一交给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来承办,再由后者或自建、或其他供应商供应的方式,完成硬件部分的搭建。”该供应商称,另一种模式则是将这两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由街道或居委等相关部门,分别招投标、分开采购。

该供应商所服务的检测点属于第二种模式。因此,他只需要负责将检测亭安装到指定位置、配备好内部硬件设备、再通上电力,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问及整个硬件设备的成本,前述供应商透露称,由于该检测站内配备了正压新风系统、消杀系统、过滤系统等等,因此是“比较贵”的。他同时指着不远处另一个核酸检测亭,向记者介绍称,那个点位属于“统一打包”模式,配得硬件设备很差,“最多也就1万块吧。”

记者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走过去一看,“打包价”模式下的核酸采样站确实“简陋”很多:铝合金的框架、拼上了玻璃,再张贴了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标识,就算是一个“采样亭”,内部配置的硬件设备也相对较为简单,只有一台空调算是大件,消毒还需医护持消毒瓶人工完成。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两种模式之间,检测亭的差异主要是由成本导致的。

包括常驻在检测亭内的医护人员、维持排队秩序的工作人员、转运样本的物流车和司机,这些都由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负责。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后者的运维压力明显要比单纯提供硬件吃力得多。

正在现场的张力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由于当天正值常态化核酸检测第一天,为保障采样能力,该检验所几乎已“倾巢出动”,只留了三名检测人员驻守公司大本营。“等到白天的采样工作结束了,所有人再回到实验室,加班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张力称。

核酸检测机构的账本

“我们已经收到通知,参与建设上海15分钟核酸采样圈。”6月1日之前,《科创板日报》记者找到了上海一家规模较大的医学检验中心的负责人李齐,他告诉记者称,他所在的医学检验中心,主要以“打包价”模式参与其中。

李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暂不考虑检测亭的硬件成本,光以核酸采样业务来计算,检测中心需要承担的成本有:人力成本(据李齐,一个采样点需配备三名人手,其中一名采样员、一名扫码员、一名人员现场维护秩序,三人可轮岗工作)、检测的耗材费用(包括棉签、核酸试剂、防护服、消毒酒精等)、样本的转运费用(包括司机费用、油费、车费等)。

同时,又因为检测量大,检测中心自有的医护数量远远不足,采样点的医护多是临时招聘,或是从其他城市紧急调拨入沪的,检测中心另需负责他们的食宿需求。

“这样一天下来,光是采样点的三名医护,一天的硬开销就需要3000元,平均每人1000元。”李齐表示。

而目前,根据国家医保局新规,各省市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目前的混管检测费为3.5元/人份,在满负荷运作的情况下,一个检测点位每天可完成的采样量为100管(10:1混管)。那么,一个核酸采样点的日均总营收是3500元。”李齐称,在扣除3000元的“硬开销”后,余下的500元,需要支付转运车的车费、司机费、实验室的检测费等等。

另外,为确保能够尽快出结果,核酸检测机构必须提高样本的转运速度,这又造成了规模化效益难形成,运输成本增加。“我们即使再精打细算,也已经捉襟见肘。”李奇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测企业还另需承担核酸检测亭这一硬件,“能省则省”是比较普遍的选择。“我们自建的核酸检测亭成本约在两三万之间,到目前为止,是以企业自有资金筹建的。”李奇称。

对于李齐给出的价格,张力基本表示认可。

他向记者介绍称,他所在的医学检测中心,在每个核酸采样点配备了2名医护(省去一名秩序维护员),“如果他们满负荷工作的话,每天的采样数量能在1800人份至2800人份之间(平均每人每天的采样数量约在1000人份至1400人份之间)。”

张力所在的医学检验中心系以“第二种”模式参与到了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建设,由于少了“硬件设备”这一开销,张力的情况明显要好很多,但也绝非“暴利”。

“我们的运输压力很大,样本转运车每天要在各个采样点之间轮转4次至5次,为此,我们一共配备了7名司机。”张力称。

张力还提及称,他曾计算过,如果一个核酸采样点的日均核酸采样量低于1000人份,那么,该采样点当日的营收基本上会是亏损的。

“眼下,为了方便市民及时采样,有些地区加大了核酸采样点的密度,这样一来,就需要投放更多的人力,而同时,均摊到每个核酸采样点的采样数又变少了,导致有些采样点的营收无法覆盖成本。”张力称,有些检测机构为避免损失,已开始撤点位。

多数企业现金流:流出>流入

在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存在现金流吃紧的问题。

“3月末4月初,上海的核酸检测量激增,我们整个检测中心为支援上海抗疫工作,公司紧急扩产能,增添了PCR设备、新建气膜检测中心,已经花去了上亿元。”李齐说,加上受疫情影响,核酸检测费用的结算有所拖延、回款速度慢,而各种耗材、硬件却每天都在花钱,致使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证了部分有医学检验业务的上市公司财报。由于大规模、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工作集中于今年3月中下旬起开展,因此,相关公司的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未能详尽说明情况,但仍部分反映了一些行业的情况。

image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Q1,前述公司中的多数企业(润达医疗、金域医学、达安基因、谱尼测试)应收票据及账款的同比增长率要明显高于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而这一“倒挂”现象在2021年Q1还未出现。

同时,从2022年Q1与2021年Q1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增长率来看,除谱尼测试、凯普生物外,其余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都出现了放缓现象。

也就是说,前述企业可能存在着企业先自行垫付资金,开展检测的情况。

期待核酸检测的模式逐渐优化

既然不能赚钱,甚至有赔本的可能,检测机构们又为何要参与其中呢?

上海的另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王军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这其中也有回应政府需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

王军所在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本来规模不大,既有的主营业务系承接公立医院院内检验科的检验项目。今年3月,由于上海突发大规模新冠阳性案例,让全市的核酸检测能力吃紧,在政府的统一调度之下,该检验实验室开始扩建规模PCR实验室,并新增了核酸检测的业务。

还有企业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这也是出于维护政府关系的考量

然而,谨小慎微之下,还是有检测机构“暴雷”了。在北京,有多家核酸检测机构不惜违规操作、“铤而走险”

综合来看,北京的三起事件,爆的都是同一个雷,这可简单理解为人为制造假阴性,即将原本需要独立检测的5:1或10:1混管采样样本,再混管检测。这样操作,可减少检测试剂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检测成本,却存有因试剂浓度不足,而无法检测出病毒的可能性。后者一旦发生,那么,本应被定义成阳性的样本,会被检测成阴性,造成假阴性。

对此,李齐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评述称,少数机构的违规操作,引起了社会舆论对核酸检测行业的种种误解。据他所知,这应该只是个案事件。因为,从长远来看,哪怕可以贪得一时的小利,公司在业内的品牌、信誉以及口碑却可能被永久毁掉。

王军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称,核酸检测的频次比较高,公众有一些情绪,再加上违规操作的几家机构,引发了舆情对检测行业的关注,“我们可以理解”。

王军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他相信绝大多数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是合规操作的,而爆出的假阳性应是无心的工作失误。他欢迎媒体记者在合适的时候前往其所在的检验中心监督,去亲眼看一看检验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眼下,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模式下,如何让检测中心在合规的前提下,可持续经营下去呢?

李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政府能够在保证防疫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运营模式,从而减少不必要支出的成本,来提高可持续性。

比如,缩减社区采样点的服务时间以提高人员效率;利用全社会已建立好的药店作为核酸采样点,以节省新建核酸采样亭、重新配备人力的成本;再比如,适当延长样本转运的时间,以节省运输成本等等

比较好的消息是,政府层面已开始对更为上游的核酸检测试剂集采,下游检测机构的压力也将得到部分纾解。

5月30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第十三批核酸检测相关试剂及配套耗材限价联动结果。圣湘生物(688289.SH)、之江生物(688317.SH)、天爱医疗等8家国产企业产品中标。其中,圣湘生物的中标价为4.3元,系最高价;之江生物等6家企业的中标价均低于1元。最低中标价的降幅再次刷新记录。

张力称,“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价格要降的话,肯定要去降低中下游的试剂的成本,而不能只压低检测机构的费用,这样,整体的检测成本才能降下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齐、王军、张力均为化名)

收藏
108.0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6002 人关注
1.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