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三强“会师”A股背后 中国芯片这一趋势正在加速到来!
原创
2022-11-13 12:13 星期日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
有投资人认为,华虹宏力作为代工厂,拥有产能能力,相比之下设备类公司更急缺,更被需要。

《科创板日报》11月13日讯(记者 陈美)随着全球第六、中国大陆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虹宏力”)冲刺科创板IPO,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三强,即将会师A股。此前,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在科创板的审核状态已更新为“注册生效”,而中芯国际早已上市。

一位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深度脱钩下,半导体国产化将是长期投资主题。而近年来,中国已不断设计并制造自己的芯片。

“在上游IP或者EDA领域,成熟制程将向先进制程转变,这是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基石。同时,大多数fabless设计公司仍能使用中、日、韩等地的fab厂进行流片。至于设备与制造行业在零部件供给和产能受挫的同时,也迎来长期性替代机会。”

云岫资本高级分析师严家呈指出,对于国内大芯片企业来说,现在是迎来需求增、供给减的窗口期,是抓住机遇的好时机。“这些企业需要小步快跑,尽快流片。同时,做好授权到期后,回归成熟制程的两手准备。”

华虹宏力回A,业内兴奋

华虹宏力的科创板IPO申报获受理,对于业内来说,无疑令人振奋。

11月初,北京一家专门投资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外部环境波动之下,近期一直和产业内的朋友做评估,目前初步共识是:之前行业逻辑是进口替代;缺芯潮之后,大家盯的是产能弥补,但随着产能的释放,预计到明年可解决相关问题。

“在产能上,华虹宏力有超过25年的技术积累,且兼具8英寸与12英寸生产线,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流片的需求。而目前,英寸越大越有规模化效应和成本优势。同时,在制程上28nm及以下,国内已具备相关技术和供给能力,只是良品率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华虹宏力的这一生产线显得尤为‘突出’。”

在这位投资人看来,相比逻辑IC,功率器件更容易落地和技术突破。“特别是碳化硅功率器件,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材料和性能双重升级的背景下,相关功率器件会大幅爆发。目前,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碳化硅功率器件最大的下游市场。因此,今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在碳化硅领域出手。”

几乎在同一时间,身处广东的一位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刚刚完成了一笔射频滤波器芯片的投资。他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芯片核心技术领域短期内无法突破的背景下,除了功率器件,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领域也值得关注,这其中重点包括微控制器(MCU)和智能卡芯片。

“从早期针对高端、军用的技术交锋,到华为生产制造中的限制,以及最新EDA工具类的卡断,在此大变局下,国产化的逻辑依然存在。就汽车MCU而言,国内厂商市占率还非常低。2021年由于供应紧张,MCU售价平均上涨12%,为近25年来最大涨幅。虽然4bit MCU价格有所下降,但车用MCU需求仍然高企,8、16、32bit MCU价格仍相对平稳。”

“同时,在汽车智能化下,汽车MCU未来也将量价齐升,32位成为趋势。”该投资人认为,华虹宏力作为代工厂,拥有产能能力,相比之下设备类公司更急缺,更被需要。

从半导体长期发展来看,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会迎来长期发展。“截至目前,零部件国产化率只有5%左右,仍有多数品类无法做到国产化,处在空白状态。这是创投机构下一步需要重点扫描的领域,但投资中也要警惕估值严重透支的标的。”据该位投资人透露,此前投过一家无锡邑文电子设备公司,主攻8寸线工艺,这两年业绩很不错。

人才是第一要事,芯片人员或回流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尽管半导体新上市公司纷纷破发,但在科创板融资规模中,半导体公司非常活跃,占到了1/3的比例。与此同时,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完成318起投融资交易,融资规模近800亿元人民币,投资热度依旧。

上述投资总监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经过前几年的砸钱,创业企业和创投机构均已在出清。“大家都意识到,行业已过了全民投资的阶段。投资画像中,国家及地方政府成了扶持半导体行业的中坚力量。”

“从本质上看,半导体是一个长周期、重资金的赛道。需要长期、不断的输血,才能成功。这就好比三星,坚持投资了20年,把别人熬死了,最后才挣钱。如此长周期的投入,一般财务投资人承受不了。在赚走第一波钱之后,不少机构选择退出,再加上估值泡沫,出手就更加谨慎。该位投资总监认为,未来留下来的机构,肯定是长期资金——地方政府,国家资金。”

就即将会师科创板的华虹宏力来看,其控股股东为华虹国际。但进一步股权穿透后,华虹国际背后最大的股东是上海市国资委。除此之外,大基金也通过巽鑫(上海)、鑫芯香港,持股华虹国际13.73%。

但市场中,仍有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在坚持。上述投资总监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半导体行业估值都起来了,前几年投资人几乎把产业里的公司都投了个遍,接下来只有沉下心去,找好项目来投。

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上述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未来行业会有兼并收购潮,这与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同。

“半导体设备行业最终的格局,也应该是几家寡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创业公司只有一步步来,把擅长的产品做好,等到兼并收购潮时,才有退出的机会。”

采访中,另一位硬科技领域的投资人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半导体产业已过了投资机构赚快钱的阶段。“但芯片行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事。一些芯片人才或许会为了事业放弃国籍或者绿卡,有的可能去从事那些不受限制、较为成熟的支持工作。未来芯片人才或加速回流,发展中也只有第一批公司作为支柱率先起来,才能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慢慢撑起来。”

此前,元禾璞华合伙人胡颖平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行业有泡沫,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报考半导体产业相关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半导体产业。如此前仆后继、生生不息,才能积累人才,让这个行业发展起来。”

招股书中,《科创板日报》记者也注意到,华虹宏力的核心技术人才,均有回流迹象。比如,Hualun Chen(陈华伦)曾是台积电美国分厂工艺工程部资深工程师;Weiran Kong(孔蔚然)曾是美国 LSI Logic 公司工艺研发主管工程师等。

收藏
109.8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8.23W 人关注
3.81W 人关注
1.62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