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研究5月频出手,方正证券春夏策略会强调“国梦启航”,是何投资深意?
原创
2024-05-08 09:19 星期三
财联社记者 林坚
①方正证券执委会主任,总裁何亚刚称,10年来,公司对于研究所的定位一如既往;
②方正研究为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其他业务发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和咨询服务;
③券商研究所办会如火如荼,方正证券是其中一员,A股展望、投资预判均是关注热点。

财联社5月8日讯(记者 林坚)今年5月,多家研究所扎堆举办策略会、研讨会等。

财联社记者最新报道,当下年报及一季报均已披露完毕,上市公司静默期已过,时值宝贵的窗口期,这是多家券商研究所在5月扎堆举办策略会、论坛等的重要原因。其中,当前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行业动态的分析和预测均成为会议内容的关注所在。

单就5月7日起,至少有中泰证券、申万宏源、财通证券、国海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6家券商研究所举办活动,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地。此外,还有开源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东北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联证券、国盛证券、海通证券等10家券商研究所将在5月8日起正式举办活动。

卖方研究普遍压缩费用的背景之下,券商研究所办会受到持续关注,尤其是吸引力、干货、规模等情况。记者注意到,部分券商研究所所办活动格外受到关注。以方正证券为例,经历过团队、机制调整,这家一度走上风口浪尖的券商研究所在上海举办的,主题为“春潮奔涌、国梦启航”的2024年春夏策略会依然持续吸引了500家上市公司、50位重要嘉宾参会。会议持续两天,到5月8日,再度佐证了公司对于迈向“不放弃卖方研究”的战略与决心取得了积极进展,也体现了证券业对于卖方研究转型的探索进展。

image

图为方正证券执委会主任、总裁何亚刚发言

10年来公司对于研究所的定位一如既往

方正证券执委会主任,总裁何亚刚在策略会开幕式致辞时谈到,方正证券自2014年确立了打造大型卖方研究所的定位,10年来公司对于研究所的定位一如既往,目前研究所已经形成了总量、大制造、大消费、TMT、周期等五大研究群组,覆盖30余个行业。未来研究所将不断完善研究体系和管理机制,坚持深度研究,为各种资本市场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其他业务发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和咨询服务,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及局势复杂多变,但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和高质量的发展应对外部的挑战。对于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国九条”的颁布对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它们在遵循更严格监管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称,作为券商,更要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难而正确的事情。具体而言,需要践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履行直接融资“服务商”的职能、激发市场创新“领头羊”的动能。

不难发现,对于券商研究业务来说,转型已是必然之举。如何做、怎么做都是要回答的问题。从方正证券研究所所办活动来看,战略定位、实质举措都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研究服务业务是方正证券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三动力,公司大力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研究实力。公司引入宏观、金融、电子、商社、军工等多位行业知名分析师,不断完善研究体系和管理机制,坚持深度研究。数据显示,方正证券2023年对外发布研究报告 3600 余篇,开展路演、调研、培训等各种研究服务累计超过 16000 次。

市场投资主线已切换至“安全资产”

方正证券春夏策略会强调“国梦启航”。年初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市场情绪低迷、预期不断下修。随着A股盈利周期稳步回升、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资本市场政策稳定流动性预期,在方正证券举办的春夏策略会上,嘉宾的观点受到了持续关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作为特邀嘉宾就美债、财政赤字与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讲解,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与策略首席分析师曹柳龙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交易策略进行了精彩分享。

连平指出,财政赤字货币化与货币支持财政是不一样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无序增加,如果走向极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债权债务关系模糊化,将脱离市场约束。目前财政赤字货币化理论尚不成熟。疫情后市场对经济恢复不太满意,“量化宽松”的预期不断发酵,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且还有较充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因此并无必要施行财政货币赤字化,而只是需要增强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支持。

他还表示,需要清醒认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危害,财政赤字货币化会伤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功能,影响中央银行的法定货币信用,还可能对经济系统造成严重的衍生危害。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是一剂有短期疗效的毒药,但对陷入财政困难的发达国家,是一种倒退行为,与市场配置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南辕北辙。

芦哲提到,2021年以来,中美价格周期走势持续分化。CPI同比口径下,美国通胀在飙升至9.1%有所回落,但仍持续高于2%,而中国通胀则保持在相对温和水平,甚至出现负增长。从总需求来看,中美消费和地产的差异是两国价格周期分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在财政刺激之下,疫后消费和地产需求双高;中国财政政策偏向供给端,居民倾向于预防性储蓄,消费修复偏弱,同时地产迎来长周期拐点,二者叠加之下总需求偏弱,带来价格相对低迷。

曹柳龙认为,时代的主线从发展转向安全,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已经从消费和地产链等“发展资产”,切换到黄金/资源/公用事业等“安全资产”(稀缺资产),行业配置也要从“杠铃策略”切换到“八二法则——80%仓位配置“安全资产”(稀缺资产)+20%仓位博弈“发展资产”(顺周期)。

他进一步解释,地产周期下行,通过两条线索驱动安全(稀缺)资产“涨价重估”。一方面,地产周期下行,消费/成长“核心资产”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将中枢下移。而安全(稀缺)资产能够获得比较优势,开启重估进程。另一方面,地产周期下行,泛公用事业部门,拿不到足够财政补贴,会“供给出清→涨价重估”。

收藏
100.4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5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