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界定征信业务边界和信息采集 “最少、必要”原则 市场化征信机构或迎来发展浪潮
原创
2021-01-11 20:05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张晓翀
苏宁金融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从近期情况来看,个人征信牌照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未来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可能会逐渐放开。”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央行周一就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将利用信用信息对个人或企业作出的画像、评价等界定为征信业务,且要求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遵循 “最少、必要”原则。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化的征信机构或将迎来一波发展浪潮。

他们并称,央行此次明确了征信业务的边界,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使用等征信业务全流程,并在法律层级和监管效力上进一步升级。

苏宁金融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财联社表示,“从近期情况来看,个人征信牌照的审批速度也明显加快了,未来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可能会逐渐放开。”

他并指出,我国征信业务主要是走“政府+市场”的发展路径,未来国内征信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化的持牌征信业务机构,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于征信业务个性化、市场化的需求。

央行在起草说明中表示,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数字征信时代,征信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征信业务规则,导致征信边界不清,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出现。

此次办法的主要内容是对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做了明确规定,使征信监管有法可依。此外办法还从保护个人和企业合法权益角度对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和加工方面也进行了规定。

此外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个人征信行业需要从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推动。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个人征信涉及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较多。目前国内相关制度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行业规则,引导行业发展。

未来征信机构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打通数据壁垒,推出定制化的征信数据产品,满足下游对征信数据应用的需求。现在已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在保护各方数据安全和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表示,未来金融机构间可依托各自优势,通过“消费场景+业务产品”、“线上+线下”等合作模式,完善客户信息链条,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实现合作方双赢。

董希淼并称,金融机构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统一数据的建设标准,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在业务应用方面,要整合内部业务系统,打造统一的用户入口,如移动端的整合。

收藏
74.8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66.06W 人关注
6609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