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米开启造车时代?
原创
2021-02-21 16:13 星期日
科创板日报记者 戚夜云
从资本层面来说,小米很早就表现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兴趣,投资地图厂商凯立德;雷军的顺为资本,是蔚来汽车的第一个机构投资者;小米与顺为资本同时还投资了小鹏企业。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 据《晚点LatePost》发布消息称,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已经确定小米将要造车,并将其视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的形式和方向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集团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2%。随后,小米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后续会有相应公告,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至于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造车,一方面,汽车“新四化”是大风口,对于后续收益有利;另一方面,对于不少终究要谋求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而言,用风口新故事拉动估值或股价也有意义。

从跃跃欲试到适时进入

从资本层面来说,小米很早就表现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兴趣,投资地图厂商凯立德;雷军的顺为资本,是蔚来汽车的第一个机构投资者;小米与顺为资本同时还投资了小鹏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小米于2015年就开始曾申请汽车以及IoT相关的定速巡航、车辆操控等发明专利。


image

image

2019年,小米的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曾与奔驰进行合作,打造AI智能化用车体验。

从投资造车新势力,到完全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但资本市场的风向却在去年作出了极大的转变。蔚来汽车走出黑暗时刻,短短5个月股价翻十倍以上。进入2020年以后,特斯拉的市值更是增加了5000多亿美元,已是九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值之和。与此同时,车企的融资额度也创历史新高。

image

苹果造车的消息频繁刷新,吉利宣布与富士康合作,同时,也公开与百度联合造车的消息,富士康也与拜腾进行了合作。“上汽+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车在2021年1月发布。此外,滴滴出行与比亚迪联合打造的首款定制共享智能网约车D1正式投产并交付,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新品牌。

2020年一整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新能源汽车利好的政策。去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年底,并提前明确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幅度。

小米或许等来了想要的风口。

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据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

“小米造车消息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这两年随着造车新势力成功落地,雷军或认为到了适时投入的机会。互联网大厂都在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如果错过,未来就没有自己的位置。

“归根到底还在于小米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造车路径,我相信他还是要跟传统车企合作,要么收购,要么以联营的形式来推出。”王鹏补充道。

造车难度有多大?

随着全球智能终端市场的饱和,手机相关企业纷纷寻找第三增长曲线。而一片蓝海的新能源汽车,是智能手机厂商顺水推舟的领域。

据BNEF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乘用车销量的占比预计为3%,而2030年该数字将达到28%,2040年进一步提升至58%,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汽车产业处于电动智能转型关键拐点期,车企军备赛从硬实力走向软实力比拼。粮草储备的充分程度及速度将是车企在重要窗口期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共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超过6.8万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85%。

丁少将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新四化”过程中的汽车行业,正是时代的大风口,前景可观,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从全面接入“未来生活”,掌握万物互联时代主动的角度来看,小米有必要在家庭、办公场景之外,覆盖出行场景,打通车和家,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生活全场景的基础。

这一观点获得了产经分析师张书乐的认同:“小米造车本质上也是一个生态链,即小米智能出行生态,未来也可以和智能家居生态形成配套。唯有生态,才能让小米真正成为互联网科技巨头。”

不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从行业特性来看,从前端的系统集成,包括零部件集成到组装,到成品测试,到后续的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是整车资制造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蔚来就曾经经历过生死考验,如果想自己动手,小米需要做足历经艰辛的准备。

丁少将比较乐观:“汽车制造的标准化已经有相当的程度,从终端到系统、服务更是逐步涌现通用解决方案供应商,这让造车相对从前的难度有所下降。”而汽车平台化以来,缩短研发周期、增加零件复用率、降低制造复杂度等进程都在继续。

他认为,从以往小米的供应链能力构建和小米背后的资本实力而言,仅说造车,对小米未必是太大的困难。但两个方面仍要重点考量,其一,自主技术能力,这关系到产品的竞争力;其二,品牌、渠道能力,迅速被市场认知和接受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另外,即便有资金支持,但也不可能不计回报,造车对于目前的小米而言,仍然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

收藏
104.5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4.0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