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锂,难解的刚性缺口
2021-08-30 13:57 星期一
开源证券
锂行业供需紧平衡局面继续延续,锂价有望维持强势.

核心观点

锂行业供需紧平衡局面继续延续,锂价有望维持强势

供给端,全球锂资源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供给短缺局面已经基本确定,而在需求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下游需求正在加速释放。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0-2023年全球锂供需平衡分别达到+5.4、+1.0、-2.3、+5.3万吨LCE,2021-2022年将继续维持紧平衡局面,锂价有望持续走强,锂矿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主要受益标的包括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永兴材料、盛新锂能、盐湖股份、科达制造、西藏珠峰等。

供给端:短期增量有限,继续延续紧张态势

西澳锂矿伴随产能的不断出清,在产矿山仅剩4座,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供给增量将以建成产能为主。同时,南美盐湖扩产计划推迟以后,虽然未来有一定规模的产能投放,但预计将从2023开始集中释放。此外,国内正在加快锂资源开发节奏,盐湖、锂辉石、锂云母路线百花齐放,产能增速也相对较快,但由于基数较小,整体增量也比较有限。因此整体来看,未来1-2年内全球锂资源供给增幅较小,供给紧张局面已经基本确定,预计2020-2023年全球锂供给分别达到42.7、53.1、68.3、96.8万吨LCE,CAGR达到31.4%。

需求端:需求加速释放,成长属性凸显

全球电动化趋势不断加快,中国、欧洲与美国等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均在不断提升。同时,储能电池需求有望受益于电力储能与通讯储能的发展实现快速增长。此外,3C电池也将随着5G技术的逐步应用迎来发展春天。整体来看,锂资源下游需求正在加速释放,行业成长属性也在不断凸显,预计2020-2023年全球锂需求分别达到36.2、50.4、68.4、88.9万吨LCE,CAGR达到34.9%。

供需对接:2021-2022年行业供需持续偏紧,锂价易涨难跌

虽然最新的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已经达到10万元/吨以上,底部翻倍有余,但根据我们测算,预计 2021-2022年全球锂行业供需偏紧态势难以改变,刚性缺口下锂矿易涨难跌。为了判断锂价波动区间,我们继续从供给端出发,画出锂精矿成本曲线,研究发现位于成本曲线最右端的锂矿完全成本已经达到700美金/吨,其对应的碳酸锂生产成本接近7万元/吨。加上增值税以后,碳酸锂底部价格已经接近8万元/吨。当然8万元只是底部价格,目前最新电池级碳酸锂市场报价已经远超此水平,我们认为在2023年之前锂盐刚性缺口难以弥补之际,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容易导致价格持续飙涨,甚至冲击前期16万元的历史高位水平。而锂盐价格大涨,我们需考虑下游接受程度,经过测算,以一辆65Kwh的电动车为例,当碳酸锂价格分别上涨到15万元、18万元时,整车电池成本相较于当前分别上升1726元、2761元,锂价上涨对整车成本影响可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新增产能投放超出预期。

报告正文

1.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锂价重回上行通道

在经历了5-7月份的横盘以后,8月初开始碳酸锂价格终于重回上行通道,来到了10万元/吨左右(较7月底已经上涨约1万元/吨)。而反观氢氧化锂价格却从5月份以来持续走强,并且成功结束了与碳酸锂价格长达半年的倒挂局面。那么为何5月份以来氢氧化锂价格持续走强而碳酸锂价格却表现得较为平稳呢?如今碳酸锂价格重回上行通道以后,未来又能否继续跟涨?接下来,我们将着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1、锂价回顾:供需双重利好,推动氢氧化锂价格持续走强

受益于西澳锂矿的不断出清以及下游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需求加速释放,2020Q4以来锂盐行业景气度逐渐复苏,锂盐价格也开始触底反弹。进一步来看,虽然2020Q4至今锂盐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涨趋势,但碳酸锂与氢氧化锂的价格走势却有所分化。具体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这一时期,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均处于持续向上态势,但碳酸锂表现得更为强势,并且二者价格出现了倒挂(最高达到1.9万元/吨)。

第二阶段(2021年5月至今):在这一时期,碳酸锂价格总体表现较为平稳(到了8月初才开始重回上行通道),而氢氧化锂则持续走强并成功反超碳酸锂(截至8月下旬已超过约1.5万元/吨)。

那么,为何不同时期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走势会有所分化呢?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对两个阶段的锂价走势原因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供给端,江西地区锂盐厂家受限电以及装置检修影响产量出现缩减,叠加青海地区低温天气导致盐湖产出率有所降低,国内碳酸锂厂商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供给出现不足。需求端,以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汉为代表的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快速放量,带动了碳酸锂需求的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并处于领涨态势。

第二阶段(2021年5月至今):供给端,现阶段,全球80%以上氢氧化锂产量集中于中国,由于以锂辉石为原材料生产氢氧化锂不需要额外的苛化成本,国内90%以上的氢氧化锂都是采用这一途径生产得到。同时,目前国内锂辉石80%以上来源于西澳进口,而随着西澳锂辉石矿山产能在过去几年的不断出清,目前在产矿山仅剩4座,其中Marion产能由赣锋锂业全额包销、Greenbushes产能由天齐锂业与雅宝共同包销,只有Pilbara与Cattlin的少量散单对外供应,这导致国内氢氧化锂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造成氢氧化锂供给不足。需求端,欧洲发布了更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及补贴政策,美国也新推出一系列补贴政策,伴随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海外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同时,由于海外车企多为高端车型,大多搭配中高镍三元锂电池,进一步带动了氢氧化锂需求的加速释放。在上述供需双重作用推动下,氢氧化锂价格持续走强。而与此同时,由于碳酸锂生产企业开工率逐步提升,供给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碳酸锂价格则整体表现得较为平稳。

1.2、联动机制探讨:氢氧化锂价格并非一枝独秀,碳酸锂有望继续跟涨

受生产工艺影响,正常情况下氢氧化锂价格会高出碳酸锂。在碳酸锂与氢氧化锂的生产工艺方面,以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卤水为原材料均可以生产出碳酸锂产品。而对于氢氧化锂而言,目前主流的提锂工艺中只有锂辉石可以直接一步生产得到氢氧化锂,盐湖卤水与锂云母则均需要先产出碳酸锂,再利用石灰乳对其苛化得到氢氧化锂(对应增加的苛化成本1万元/吨左右)。在历史上,氢氧化锂主要采用成本位置更高的锂辉石提锂一步生产得到,避开了低成本盐湖提锂的竞争,因此正常情况下其生产出的氢氧化锂产品价格也会比碳酸锂稍高一些。

我们回顾了2016年以来碳酸锂与氢氧化锂的价格走势,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在大多数时间内,氢氧化锂价格处于领先地位,但也曾出现过3次价格倒挂现象。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过去3次价格倒挂的原因。

第一次价格倒挂(2016年6月之前):彼时国内高镍三元锂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氢氧化锂在锂电池方面的应用较少,而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大巴车等车型已经开始逐渐放量,对应的碳酸锂需求稳步增长,需求的差异导致二者价格出现倒挂。

第二次价格倒挂(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这一时期,国内正极材料厂商开始大规模扩产,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带动碳酸锂需求大幅增长,但与此同时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企业的氢氧化锂产能开始集中投放,因此氢氧化锂价格表现得较为平稳。在此背景下,碳酸锂价格处于强势地位,二者价格出现倒挂。

第三次价格倒挂(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正如我们前文分析的那样,这一轮的价格倒挂主要系碳酸锂供需双重利好共同推动,供给端体现在碳酸锂厂家开工率有所下降导致供给不足,同时需求端则由于磷酸铁锂车型的快速放量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

氢氧化锂价格不会单独走强,碳酸锂有望继续跟涨。虽然近期氢氧化锂价格持续走强,但是我们认为其价格并不会一枝独秀,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1)以锂辉石为原材料既可以生产碳酸锂也可以生产氢氧化锂,虽然二者工艺路线与采用的生产设备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生产成本大致相当。因此从长期来看,二者在原材料端的联动会导致其价格走势趋于一致。(2)碳酸锂与氢氧化锂在产品相互转化方面并无太大技术障碍。以碳酸锂转化为氢氧化锂为例,只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利用石灰乳进行苛化(对应苛化成本1万元/吨左右),便可通过碳酸锂转化得到氢氧化锂。由于这种产品之间的相互转化技术难度较低且成本适中,因此二者之间很难出现较大价差。我们预计,随着锂盐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碳酸锂价格也有望继续跟涨。

当然,碳酸锂价格将继续跟涨仅是我们从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两者联动关系推演得出,但归根结底锂价涨跌取决于行业供需变化,下面我们将详细梳理未来锂矿供需态势,进一步判断锂矿走势。

2.供给端:短期增量有限,继续延续紧张态势

2.1、海外锂辉石:西澳在产矿山仅剩4座,增量将以建成产能为主

在经历了持续的产能出清以后,目前西澳在产矿山仅剩4座。其中,Marion与Cattlin暂无扩产计划,Pilbara 的二期项目被推迟以后投产时间尚未确定,而Greenbushes虽然拥有建成产能134万吨/年(包括二期新增产能60万吨/年),但也需要随着天齐锂业的奎纳纳项目与ALB的Kemerton项目逐步投产才能陆续放量。同时,在建矿山如Finniss、Holland产能也相对较小且投产时间比较靠后,预计分别将于2022Q4、2024H2投入试生产。另外,在之前关停的矿山方面,除Altura宣布将从2021Q4开始逐步复产以外(受限于产能较小,对供给总量影响相对有限),其余关停矿山如Bald Hill、Wodgina目前均无复产计划。

其他地区的矿山如Manono、James Bay等仍处于在建状态,虽然未来将会形成一定的供给增量,但预计需要到2023-2024年才能陆续放量,短期内对行业供给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整体来看,未来1-2年内海外锂辉石矿山产能将趋于稳定,并不会出现显著增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2021年锂精矿价格的持续上涨,预计此前主动减产的Pilbara与Cattlin矿山将恢复满产,可能会形成一定的供给增量。

2.2、海外盐湖卤水:南美盐湖资本开支暂缓,扩产计划多被推迟

相较于锂辉石提锂,得益于优异的资源禀赋条件,南美盐湖卤水提锂成本优势显著,因此其扩产步伐也更为激进。但是由于之前锂盐价格持续下跌,叠加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其资本开支也出现暂缓现象,扩产计划也多被推迟。现阶段,短期来看,除SQM的Atacama盐湖一期扩产项目(新增5万吨LCE,其中氢氧化锂8000吨)与ALB的Atacama盐湖扩产项目(新增4万吨碳酸锂)预计将于2021年底投产以外,其余扩建或者新建项目大多预计将从2022年开始陆续投入试生产。考虑到之前南美盐湖的扩产项目大多有被推迟的经历,同时新增产能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产能爬坡,我们认为,未来南美盐湖的新增供给可能会出现不及预期的情况。

2.3、国内:提锂路线百花齐放,资源开发加速推进

2.3.1、锂辉石:产能集中于三大矿山,增量将从2023年开始集中释放

国内锂辉石资源主要集中于四川地区,虽然整体来看资源禀赋较为优异,矿石品位较好,但受限于地形地势、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原因,开发规模相对较小。现阶段,国内在产锂辉石矿山仅有两座,其中甲基卡与业隆沟矿山2020年锂精矿产量分别为5.8万吨、1.1万吨,二者合计约0.9万吨LCE。新增产能方面,甲基卡计划新增锂精矿产能约47万吨/年,预计2022年建成,同时在建的李家沟矿山也拥有锂精矿产能约18万吨/年,预计2022年年底投产,因此未来国内锂辉石产能增量将从2023年开始集中释放。随着上述项目的陆续投产,我们预计截至2025年,国内锂辉石矿山产量将达到10万吨LCE。

2.3.2、盐湖卤水:资源储量丰富,政策扶持下有望迎来发展春天

国内盐湖锂资源主要集中于青海与西藏地区,但由于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叠加交通、电力等方面存在制约,因而并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在产盐湖仅有扎布耶、结则茶卡等,年产量3000余吨LCE。目前国内盐湖提锂的主要生产基地仍旧集中于青海地区,主要盐湖包括察尔汗盐湖、西台吉乃尔、东台吉乃尔、一里坪、大柴旦盐湖等。相较于南美盐湖,青海地区盐湖资源禀赋条件较差(镁锂比较高、锂离子浓度较低),开发技术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各生产企业因地制宜,陆续开发出吸附法、纳滤膜法、煅烧法、萃取法等多种提锂路线,规模化生产正在有序开展,各个企业的年产量也达到了几千吨到上万吨不等(2020年国内盐湖提锂总产量达到5.2万吨LCE)。

尽管国内盐湖提锂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当前依旧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国内盐湖提锂企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过低(2020年仅有52%左右),除2020年锂盐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生产意愿不足以外,这主要系提锂技术不够成熟、能源短缺等原因所致。此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开发条件方面的限制也对盐湖的开发与扩产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坚定看好国内盐湖提锂的光明前景,主要原因有二:(1)与南美盐湖相比,即便国内盐湖的资源禀赋较差,但整体来看,其提锂成本依旧低于外购矿石提锂,现行锂盐价格之下盈利能力也十分可观。(2)随着锂需求的不断攀升,锂资源已经跃升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然而现阶段我国锂原材料严重依赖于西澳进口,当前中澳关系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使得我国锂资源供给稳定性不足。同时,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20年中国锂资源储量约520万吨金属当量,其中盐湖锂储量约占85%(青海、西藏盐湖分别占比62%、23%)。在此背景下,保障我国锂资源供给迫在眉睫,盐湖提锂势在必行。2021年5月,《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正式评审通过,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内盐湖提锂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春天。我们预计截至2025年,国内盐湖提锂产量将达到10.6万吨LCE。

2.3.3、锂云母:提锂工艺成熟,产能加速释放

国内锂云母资源储量丰富,主要集中江西宜春地区。根据华夏经纬网数据,宜春地区可开采的氧化锂储量为260万吨,约占全国的50%、世界的25%。此前受提锂技术的限制(云母提锂过程中容易形成难溶氟化物,容易腐蚀生产设备并且导致收率较低,同时还会产生残渣污染),云母提锂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推广。但近几年来,以永兴材料为代表的企业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一步步攻坚克难,最终攻克云母提锂技术难题,云母提锂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目前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永兴材料、江特电机、南氏锂电、飞宇新能源等,产能均达到上万吨,2020年国内云母提锂的整体产量规模约3.1万吨LCE。随着未来新增产能的投产以及现有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国内云母提锂产量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我们预计截至2025年将达到12.7万吨LCE。

3.需求端:需求加速释放,成长属性凸显

3.1、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全球电动化趋势持续加速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13个月环比大幅增长,渗透率呈现快速提升趋势。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2.29万辆,在上半年疫情冲击背景下,全年依旧同比增长9.69%。同时,自2020年7月份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7月单月销量已经达到27.1万辆。此外在渗透率方面,2020年1月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整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1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14.5%,1-7月渗透率也累计达到9.9%。

碳排放目标趋严叠加政策优惠,推动欧洲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2019年以来,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主要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购车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2020年9月欧委会正式发布《2030气候目标计划》,进一步收严碳排放目标。在相关政策刺激之下,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迅速增长。根据ACEA数据,2020年欧盟+ EFTA +英国全年销量合计达到136.5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42%,2021H1销量达到102.9万辆,同比增长157%。同时在渗透率方面,2021年H1欧盟+ EFTA +英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5.8%,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放量,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拜登就任总统,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政策拐点。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根据其之前竞选时发布的《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正义计划》,拜登政府未来将持续加码新能源政策,包括:(1)确保美国在2050年之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2)使用联邦政府的采购系统(每年花费5,000亿美元)来实现100%的清洁能源和零排放汽车;(3)制定更加严格的燃油排放标准,确保未来新销售的轻型和中型车辆100%实现电动化;(4)在2030年底前部署超过50万个新的公共充电站,恢复全部电动车税收抵免。

2021年3月31日,拜登进一步宣布《美国就业计划》,预计8年内投资2.25万亿美元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其中将有1740亿美元用于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主要措施包括提供销售折扣与税收优惠、建设充电站等。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2021H1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3万辆,同比增长115%,市场渗透率也达到3.09%,较2020年增加0.87pct。

此外,2021年8月4日,拜登再次签署总统令,根据总统令要求,到203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新车销量的50%。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拜登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迎来快速提升。

3.2、5G浪潮来临,3C电池需求不断扩张

乘5G东风,全球手机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2021年6月国内手机出货量达到2566万台,其中5G手机出货量1979万台,市场渗透率高达77.12%。随着5G浪潮的来临,手机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2021年1-6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1.74亿台,同比增长13.73%。此外在全球方面,根据IDC统计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降至12.92亿台,同比下降5.76%。IDC预计,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复苏以及5G渗透率的持续提升,202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5%,同时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也将达到3.6%。

智能手机性能不断优化,单机带电量显著增加。通过对比2018-2020年全球销量前十名机型的平均电池容量,可以发现,智能手机的单机带电量出现了显著的提升,这主要是由于手机性能的不断优化对电池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IDC预计,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销量的40%以上,到2025年将增长至69%。5G手机渗透率的提升将进一步倒逼厂商持续优化手机性能,届时智能手机单机带电量也将不断增加。

3.3、储能电池前景广阔,蓝海市场亟待开拓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方向。按类别来看,储能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其中物理储能主要为蓄水储能(2019年国内装机规模占比达到93.7%),化学储能也主要可以分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与液流电池。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虽然成本略贵,但是得益于较高的能力密度与较多的循环次数、较长的使用寿命,其综合性价比已经明显高于铅酸电池。随着锂离子电池对铅酸电池替代进程的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已经逐渐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方向,截至2019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已经占到电化学储能的8成左右。

电力储能与通讯储能将为储能电池市场打开成长新空间。其中,在电力储能方面,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风光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由于风光发电往往受季节与天气影响存在较强的间歇性与不可控性,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系统造成较大压力,因而需要配套相应的储能设备,以实现风光发电的平滑输出。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提出在电网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相关利好政策支持下,储能电池需求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另外,在通讯储能方面,根据工信部数据,随着5G渗透率的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累计建设5G基建达到71.8万个,同时预计2021年将继续新增60万个。相较于4G基站,5G基站单站设备功耗大幅上升且呈现小型化、轻型化趋势,同时由于5G基站储能电池参与调峰降成本,其充放电次数也会大大增加,这对储能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国内5G基站用储能电池多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因此随着5G时代的逐步来临,储能锂离子电池需求也有望迎来集中释放。

4.供需对接:供需格局向好,锂价有望持续走强

4.1、供需紧平衡局面继续延续,锂价易涨难跌

预计2021-2022年继续维持紧平衡局面,锂价易涨难跌。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20-2023年全球锂供给分别达到42.7、53.1、68.3、96.8万吨LCE,CAGR为31.4%。同时在需求端,我们预计2020-2023年全球锂需求分别达到36.2、50.4、68.4、88.9万吨LCE,CAGR为34.9%,其中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与小动力电池将会贡献主要的增量。供需对接,我们预计 2021-2022年全球锂行业将继续延续供需紧平衡局面,锂价有望持续走强,锂矿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而行业拐点可能会随着全球锂供给的进一步释放在2023年到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供需平衡的测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更长维度的预测也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例如,虽然2023年测算的锂矿产能增量较大,同比增速达到42%,但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的带动下也可能持续超预期。因此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21-2022年全球锂行业供需偏紧态势难以改变,锂矿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4.2、锂价底部夯实,涨价对整车影响可控

承接上文,在对全球锂供需情况进行测算以后,我们继续从供给端出发,进一步探究碳酸锂价格的底部区间。同时由于整体来看,与盐湖提锂与锂云母提锂相比,锂辉石提锂成本相对较高,位于成本曲线的右端,因此其成本情况基本决定了碳酸锂价格的底部区间。在此背景下,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西澳锂辉石的成本情况。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西澳在产矿山中除了Greenbushes的现金成本低于300美金以外,其余矿山的锂精矿现金成本均集中在350-500美金区间范围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待复产矿山Bald Hill的现金成本已经达到680美金/吨,在当前锂精矿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假设该矿山开始复产,则以其锂精矿作为原材料生产碳酸锂的完全成本(除锂精矿现金成本以外,还包括锂精矿的非付现成本、运费等以及碳酸锂的加工成本与四费)已经接近7万元/吨。在此背景下,碳酸锂的底部价格也接近8万元/吨(底部价格由最高的完全成本加上增值税所决定,碳酸锂价格至少不会低于这一水平)。当然8万元只是底部价格,目前最新电池级碳酸锂市场报价已经超过10万元,在2023年之前锂盐刚性缺口难以弥补,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容易导致价格持续飙涨,甚至冲击前期16万元的历史高位水平。

此外,整车成本对锂价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这也为锂价的上涨提供了重要契机。以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汉EV为例,其电池能量为65Kwh,在碳酸锂价格10万元/吨的情况下,整车锂盐成本仅3451元。同时,碳酸锂价格每上涨1万元,其整车锂盐成本仅上升约350元,即便锂价到达18万元/吨,整车的锂盐成本也仅6212元。由此可见,锂价的上涨并不会导致整车成本的大幅上升,也不会对终端需求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5.受益标的

5.1、赣锋锂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全球锂业龙头,资源优势显著

公司从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制造起步,经过二十余载的披荆斩棘,现已成为业务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金属锂冶炼及锂盐深加工、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球锂业龙头。

资源优势显著,赋能公司长久稳健成长。在上游锂资源端,公司目前在全球各地拥有八处优资的锂资源,分布于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地,涵盖了锂辉石、盐湖卤水、锂黏土等主要提锂途径。截至目前,公司现已探明的锂资源权益资源量已经达到2623万吨LCE。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正在开展伊犁鸿大、荷兰SPV公司与加拿大Millennial公司收购事项,相关收购手续也正在办理之中,届时公司锂资源储备将进一步丰富。

锂盐产能不断扩张,产能利用率有望迅速提高。目前公司拥有碳酸锂产能4.05万吨/年、氢氧化锂产能8.1万吨/年(其中2020年年底投产5万吨),合计锂盐产能12.15万吨/年。同时,在建的阿根廷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新增4万吨碳酸锂产能也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试生产。2020年公司锂系列产品销量6.3万吨,随着上述项目的逐渐满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锂盐产品(仅包括碳酸锂与氢氧化锂)销量将分别达到8.5万吨、12万吨、15万吨。

5.2、天齐锂业:控股全球最大矿山,奎纳纳项目即将放量

控股全球最大锂辉石矿山,锂资源储量丰富。在锂辉石资源方面,公司分别通过子公司泰里森、盛合锂业拥有Greenbushes矿山与雅江措拉锂辉石矿。其中,雅江措拉目前尚未进行开发,而Greenbushes矿山现有锂精矿产能已经达到134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同时预计2025年新增的三期年产60万吨锂精矿项目将投入运行,届时公司锂精矿总产能将达到194万吨/年。此外,公司还通过参股日喀则扎布耶20%的股权和参股SQM25.86%的股权,实现了对优质的盐湖锂资源布局。截至目前,公司锂资源端的权益储量合计已经达到1607万吨LCE。

奎纳纳项目即将放量,锂盐产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公司现有各类锂盐产能合计4.4万吨/年,包括碳酸锂3.45万吨/年、氢氧化锂0.5万吨/年,氯化锂0.45万吨/年。同时,公司还拥有金属锂产能800吨/年。在新增产能方面,除处于暂缓状态的四川遂宁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以外,公司在澳大利亚奎纳纳建设的年产4.8万吨氢氧化锂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中一期2.4万吨已经进入调试阶段,有望在2021年年内投产并于2022Q4达产。随着奎纳纳项目的逐步放量,公司锂盐销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5.3、永兴材料:云母提锂代表性公司,碳酸锂二期项目蓄势待发

锂云母资源丰富,为公司锂电业务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矿石资源方面,公司目前共有两座矿山,分别为化山瓷石矿与白水洞高岭土矿。其中,化山瓷石矿为孙公司花桥矿业的下属矿山,面积共计1.87平方公里,最新探明矿石储量4507万吨。白水洞高岭土矿为联营企业花锂矿业的下属矿山,面积共计0.76平方公里,已全部勘探完成,累计探明矿石储量731万吨。现阶段,公司上游已探明的原矿储量合计超过5000万吨,假设6吨原矿产生1吨锂云母精矿、20吨精矿生产1吨碳酸锂,则公司未来碳酸锂潜在产量超过42万吨,丰富矿石资源为公司锂电业务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碳酸锂二期项目蓄势待发。在选矿方面,目前公司产能170万吨/年(永锂矿业50万吨+永兴新能源120万吨),这不仅可以满足下游1万吨/年碳酸锂生产项目的锂精矿需求,也为碳酸锂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二期“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及配套的“180万吨/年选矿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将于2022年1月与2022年4月分批投产。随着公司在建产能的集中释放,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碳酸锂产品销量将由2020年的9612吨(含试生产期间销量1481吨)分别提升至1.3万吨、2.5万吨、3.2万吨。

公司成本控制得当,盈利能力十分可观。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优异,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Q3公司单季度碳酸锂产量2776吨,生产成本为35905元/吨,此后随着碳酸锂一期项目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2020年Q4公司单季度碳酸锂产量进一步增长达到3224吨,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至33109元/吨。根据SMM数据,截至2021年8月下旬,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10万元/吨左右,在此价格水平下,公司碳酸锂产品盈利能力十分可观。

5.4、盛新锂能:锂盐产能加速扩张,业绩有望集中释放

收购盛屯锂业,积极进军上游锂矿产业。上游锂矿方面,2019年公司通过收购盛屯锂业100%股权,持有奥伊诺矿业75%的股权,其下属的业隆沟锂辉石矿山氧化锂资源储量11.15万吨,目前原矿产能40.5万吨/年(对应锂精矿约7.5万吨),已于2019年11月投产。受产能爬坡、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业隆沟矿山全年锂精矿产量1.07万吨,供给子公司致远锂业用于锂盐生产。我们预计,随着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2021年业隆沟矿山锂精矿产量有望达到4万吨左右。

产能快速释放,产销量有望显著提升。在锂盐生产方面,公司现有碳酸锂产能2.5万吨/年、氢氧化锂产能1.5万吨/年,同时未来计划新增氢氧化锂产能3万吨/年,其中首期项目(产能2万吨/年)已于2020年末开工建设。由于现有的4万吨锂盐产能中有2万吨为2020Q4投产(碳酸锂与氢氧化锂各有1万),因此2020年公司锂盐产品销量合计仅有20153吨。随着后续产能的快速释放,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锂盐产品销量将分别达到3.0万吨、3.8万吨、5.0万吨。

5.5、盐湖股份:国内盐湖提锂龙头,成本优势凸显

公司主营业务为钾肥和锂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在钾肥方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氯化钾生产企业,氯化钾设计产能达到500万吨,2020年产销量分别达到551.75万吨、644.90万吨。在锂盐方面,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蓝科锂业拥有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该项目以生产钾肥排放的老卤为原料,采用吸附法生产碳酸锂。同时,蓝科锂业新增的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的部分装置已经于2021年4月投入试运行,预计2021年内全部投入运行。此外,公司另一子公司青海盐湖比亚迪(由公司与比亚迪共同设立)旗下的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待其建成投产后,公司碳酸锂产能将累计达到6万吨/年。

成本优势显著,产能仍有扩张空间。根据公司发布的《2021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子公司蓝科锂业工业级碳酸锂生产的完全成本在34000元/吨以内,相较于外购锂辉石提锂与云母提锂,其成本优势十分显著。此外,公司钾肥装置生产中每年排放老卤约2亿立方米,按照目前蓝科锂业生产1吨工业级碳酸锂消耗约2000立方米氯化锂含量在0.25-0.3g/l的卤水进行测算,公司碳酸锂产能最高可以达到10万吨/年,因此公司产能未来仍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

5.6、科达制造:战略入股蓝科锂业,产能利用率远超预期

公司成立伊始主要从事建材机械和海外建筑陶瓷业务,在做大做强传统主业的同时,公司积极发展第二产业,进军锂电领域。2015年公司开始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开展石墨化代加工、人造石墨、硅碳复合等负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活动。随后2017年,公司战略参股蓝科锂业(截至目前间接持有其48.58%的股权),布局碳酸锂深加工及贸易业务,进一步向上延伸产业链。

截至2020年底,蓝科锂业拥有碳酸锂产能1万吨,目前其吸附提锂工艺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实际产量已经大幅超出原有设计水平(2020年产量13602吨)。同时新增的二期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中的部分装置已于2021年4月投入试运行,预计2021年内将全部投入运行。随着二期项目的逐渐达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蓝科锂业碳酸锂产量将分别达到2.4万吨、3.0万吨、3.5万吨。

5.7、西藏珠峰:未雨绸缪,布局全球最大待开发盐湖

公司先前主要从事铅锌多金属矿山的采选生产活动,产品包括铅精矿(含银)、锌精矿和铜精矿(含银)等。2018年公司通过收购Lithium100%股权,布局锂资源领域,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

公司在阿根廷共拥有两个盐湖,其中阿里扎罗(Arizaro)盐湖位于锂矿矿藏丰富的南美“锂三角”区域,覆盖区域为19.7万公顷(Lithium拥有该盐湖3.38万公顷的勘探权),是全球已知规模最大的未开发盐湖之一,历史取样显示在地表96米以下存在有经济价值的富锂卤水,被认为蕴藏着价值极高的锂矿,目前该盐湖仍处于勘探阶段。此外,安赫莱斯(SDLA) 盐湖的资源储量同样十分丰富(合计资源量达到200万吨LCE以上),目前其年产2500吨LCE的富锂卤水项目已经达产,可以稳定产出锂浓5.5%-6%的老卤产品并实现部分产品销售至国内客户。同时,SDLA盐湖的年产2.5万吨LCE基础锂盐产品项目也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待其建成,预计公司锂盐产品产能将达到2.75万吨LCE。

6.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新增产能投放超出预期。

收藏
80.8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4.9W 人关注
3.35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