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公募化改造显著提速,年内16家券商已完成27只产品改造,布局公募化赛道面临四大痛点
原创
2022-04-26 17:22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吴昊
资管新规落地元年,券商资管业务于去年奋力冲刺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后,在今年依然延续了强劲的转型势头。

财联社4月26日讯(记者 吴昊)资管新规落地元年,券商资管业务于去年奋力冲刺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后,在今年依然延续了强劲的转型势头。

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6日,今年内已有16家券商陆续完成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合计数量27只。其中债券型基金依然占据大头,共有19只;另有4只货币型基金、2只混合型基金和2只FOF基金。

据了解,货币型基金相对改造难度更大,而今年这类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度也在加快,足见整体转型进度正向更快、更深推进。

image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就拉开序幕,且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2021年,券商资管的公募化改造进入提速冲刺期,仅一年之内,就有26家券商旗下的81只大集合产品完成参公改造。截至4月26日,中信证券、光证资管、海通资管、东海证券等旗下均有超过10只集合产品完成公募化改造,在所有券商/资管子公司中居前。

显而易见的是,当前券商进军公募赛道的步伐正在加速,尤其是持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数量正在加速扩容,据统计,目前共有6家券商和8家资管子公司持牌。另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联证券、财信证券等也相继宣布,正在积极布局公募赛道。

公募化改造再提速,多家券商完成首只参公运作

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6日,今年已有16家券商旗下的27只集合产品陆续完成公募化改造。

image

其中海通资管已完成5只,为今年内完成改造数量最多的券商/资管子公司。银河金汇紧随其后,共有4只集合产品完成公募化改造。信达证券、国元证券、财达证券、安信资管则分别有2只产品在今年改造完毕。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公募化改造进度提速明显,同比增长146%。尤其是德邦资管、上海证券、财达证券等均在今年开展相关工作,完成旗下首只产品的公募化改造。

1月5日,德邦资管旗下首只公募化改造的大集合产品——“德邦月月鑫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准予变更,并于1月26日启动发行。

据介绍,该产品由原“德邦心连心2号债券精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2年11月19日)变更而来,已持续运作超过9年,历史募集总规模537.5亿元,累计发行1250期,是德邦资管旗下目前存续期最长的产品,也是公司重点打造的明星产品之一。

3月28日,财达证券旗下产品“财达证券稳达一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正式更名为“财达证券稳达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产品此前于2月21日获证监会批复准予变更。据了解,原集合计划成立于2013年5月16日。

从今年内改造完成的集合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基金型产品的改造工作也在陆续推进中。截至4月26日,目前已有5只货币型产品完成改造工作,其中4只成立于今年的1月和4月。据记者统计,这5只产品的管理人分别为招商资管、国信证券、光证资管、方正证券和安信资管。

据了解,由于涉及到估值方法等改造工作较为复杂,目前各家券商需要改造的集合产品中,大多数为货币型,而这部分产品的改造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推进中。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将继续推进3只货币类大集合产品的改造工作,目前相关产品的改造方案已上报,后续将积极推进参公改造工作。

2021年11月,华泰资管旗下“华泰紫金天天发”货币基金正式成立。据悉,这是市场规模最大,且是首只完成公募化转型的券商保证金产品,并为此类产品参公改造作了表率。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保证金产品成功转型后,华泰资管旗下“华泰紫金货币增强”也已处在报审阶段。

2021年为公募化改造大年

为落实资管新规的相关要求,近3年券商资管均积极推进集合公募化改造,从而推动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尤其是2021年相关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度明显加快。

截至4月26日,已有3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旗下共146只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如中信证券、光证资管、海通资管、东海证券等旗下均有超过10只参公运作产品。从总体产品类型上看,共涉及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等多个类型,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接近55%。

image

中信证券已完成16只产品的改造工作,在券商中数量居首。中信证券在2021年报中表示,公司抓住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契机,补齐零售业务短板,做大零售客群,加大互联网渠道客户开发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63万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大集合产品,不包括养老金产品)规模为6604.85亿元。

光证资管已完成15只产品公募化改造。光大证券表示,全资子公司光证资管全力推进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及资管新规整改任务,2021全年累计14只大集合产品已获监管批复,产品公募化改造率居行业首位。截至2021年末,光证资管受托管理总规模3746.79亿元,同比增长60.38%;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为3386亿元,主动管理类占比90.3%,同比增长15.8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则在2021年报中提到,截至2021年底,海通资管12只大集合产品已取得证监会批复,其中9只产品已完成公募化改造,形成了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持有期限由短到长的公募产品矩阵线。WIND统计,截至4月26日,海通资管已有14只产品完成公募化改造。

东海证券于2021年6月7日正式运作旗下首只公募化改造的大集合产品“东海证券海睿进取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东海证券已有10只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工作。据介绍,东海证券是业内大集合数量最多的券商之一,目前拥有13只大集合产品,也是业内最早启动大集合整改的券商之一。

布局公募化赛道面临四大痛点

大资管行业正积极向净值化方向加速迈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到,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及其后的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和考验。

一是存量资产中可能存在非标等短期内难以处置的资产,为资产处置带来较大压力。“一旦决定要对某只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改造,底层资产的期限匹配程度也决定了改造难度。”五矿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二是要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前述负责人表示,大集合投资者相对较多,如涉及风险因素需和投资者完成充分沟通。

三是对投后管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安证券认为,对于券商而言,参照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机制及系统运营逻辑的搭建、做好新老产品承接和客户服务、在产品和策略管理层面实现平稳有序过渡均是考验的一部分。

另外,券商资管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匹配、合适的产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不仅能为客户带来真实、优质的投资体验,也对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尽管相较于公募基金的规模化与成熟化而言,券商资管在公募赛道布局上仍存在一些待补齐的短板,不过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从机制及定位来看,各券商明确对券商资管的定位,与旗下公募基金实现差异化发展,发挥券商资管在固收+和机构资金方面的优势,持续完善固收+、权益等产品线。从费率来看,主动管理占比提升带动整体费率结构性上行。

例如中信证券就曾在此前召开的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设立子公司中信资管,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在定位上与华夏基金各有侧重,前者主要聚焦机构客户,后者则主要服务个人客户。

持公募牌照券商(资管子)正加速扩容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去通道化也基本完成,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也在经历多年下滑后出现回暖。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规模大幅增长112.52%达到3.28万亿元。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17.86亿元,同比增长6.10%,为资管新规以来连续第二年实现回升。

券商拥抱主动管理、布局公募赛道仍是大势所趋。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业务更高的佣金率叠加去通道完成后资管规模的反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2022年或将持续增长。

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将资管业务从券商剥离,成为目前越来越多券商布局资管业务的又一新趋势。

海通证券认为,一方面,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利于聚焦主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发挥公司资管业务的协同优势拓宽业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客户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也可以更好地申请公募牌照。获得公募产品发行资格申报可以极大提高获客能力和收入来源并与券商投研和经纪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并有利于原本致力于高净值客户的券商资管打开普惠金融市场,服务更加广泛的大众群体,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据记者统计,目前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系机构已有70家,包括6家券商(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北京高华、中银证券等),8家资管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等),另有56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

目前,持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机构还在加速扩容,不少券商正在积极布局牌照的申请工作,2021年以来,已有中信、中金、华创、中信建投、国金等多家券商宣布设立资管子公司计划,进而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拓展公募基金业务。五矿证券、国联证券、财信证券等也正在排队申请或着手筹备的队伍之中。

收藏
96.3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48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