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万物互联开启新十年创新周期 消费级AIoT成长可期
2021-09-09 09:07 星期四
中金点睛
消费电子产业创新动能不断,下一个十年周期拐点将至。

伴随着5G、AI等底层基础技术的成熟,我们期待以可穿戴设备、ARVR、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为代表的下一代终端与应用逐步繁荣。我们看好万物互联接棒智能手机,开启消费电子下一个十年的创新周期。

摘要

消费电子产业创新动能不断,下一个十年周期拐点将至。回顾历史,电子产品计算能力与交互方式的升级催生了消费电子行业每10-15年出现一次创新周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有望引来新一轮的十年周期:我们观察到,自2017年以来,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创新正逐步放缓;然而伴随着5G和AI等底层技术的成熟,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在2020年首次超过了非物联网连接数,达117亿。我们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智能手机创新动能放缓、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下,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有望迎来新的迭代与更新,消费级AIoT时代成长可期。

“硬件智能”多点开花,引领后智能机时代创新。1) 智能音响以音乐为契机,不断将功能外延至搜索与控制,为万物互联打开了想象空间;2) 可穿戴设备:IDC预计20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CAGR达12.4%。我们看到可穿戴设备自2015年以来持续实现智能化,为消费者在多种场景提供高度交互的应用;3) ARVR:随着5G时代来临以及内容的逐步成熟,我们看好ARVR带来虚实结合的科技体验,提供新兴的数字生活交互方式。

“场景智能”逐步成熟,传统业态迎转型浪潮。我们看到,在消费者的三大常用场景(家、路、办公)中,AIoT品类不断涌现,以场景为依托的AIoT生态正被不断构建。1)智能家居:我们看好家居作为相对封闭与简单的场景,率先实现全屋智能,科技企业有望持续赋能家居行业转型,并引领扫地机器人、智能微投等新兴品类不断出现;2)智能出行:我们认为汽车在未来十年有望以智能化体验变革传统出行体验,汽车电子潜在市场规模或将超过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风险

5G与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可穿戴设备需求不及预期。

正文

AIoT有望成为消费电子未来十年的新成长动力

消费电子产业创新动能不断,下一个十年周期拐点将至

回顾历史,创新与成长共振驱动消费电子产业繁荣。自2000年起,在安迪比尔定理、摩尔定律、库梅定律等驱使下,电子产品的计算能力持续进步,催生消费电子行业每隔10-15年出现一轮大的创新周期。回顾过去20年,我们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共发生了两轮较为明显的创新变革:

►桌面互联网时代(2000年至2009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PC、鼠标、键盘等多类相关电子产品兴起,键鼠点击成为了经典的人机交互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2009年前后至2019年前后):2010年,iPhone 4的发布打开了人机交互新方式的想象空间;自此以后,智能手机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周期,交互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键鼠点击向触控、语音等多重方式演进,消费电子行业迎来一轮以手机为中心的十年周期。

展望未来,基于我们的观察,万物互联将接棒消费电子产业下一个创新成长周期。自2017年以来,全球手机出货连续4年维持于15亿台左右的量级,以手机为中心的终端创新正逐步放缓。然而伴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成熟,我们注意到消费电子产品正沿着硬件多点开花与场景生态成熟两条主线交融成长,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可期:

►“硬件智能”多点开花: 我们注意到,自2020年以来,可穿戴设备、VR/AR、智能汽车、脑机接口等品类创新动能抬升,人机交互方式不断升级,消费电子硬件正以多点开花的形式遍布我们的生活。

►“场景智能”逐渐成熟:5G与AI等技术为硬件在固定场景下的互联提供了支撑,我们看到多品类的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家、路、办公等消费者最常用的场景中持续形成自身的生态,万物互联初具雏形。

图表:AIoT时代,消费电子品类有望沿“硬件智能”与“场景智能”两条主线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IDC,statista,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概念为基石,消费级物联网终端持续涌现

物联网概念不断成熟,“硬件品类拓展+场景智能”催生消费级物联网市场成长机会。1999年,物联网概念被首次提及,将物联网范围界定于物流网络,然而伴随算力提升与通信技术成熟等因素催化,物联网概念不断扩展外沿,我们看到:1)科技公司持续拓展消费级IoT品类:自2000年以来,包括蓝牙耳机、联网冰箱、AR眼镜、智能音响、智能手表等,多种多样的终端被赋予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功能;2)科技公司持续布局固定场景下的物联网技术:2014年亚马逊的智能音响为消费电子公司带来了智能家居场景下万物互联的想象空间,2020年起自动驾驶浪潮兴起,汽车“新四化”有望成为道路场景下的物联网范例。

据IoT Analytics,目前的物联网设备包括手机、电脑、固话等终端及网关设备,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约117亿,首次超过了非物联网连接数。我们认为,在物联网概念逐步成熟、智能手机创新动能放缓、消费电子品类持续扩充及场景智能不断落地等因素的持续叠加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

图表:物联网概念自1999年起被持续提及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LG官网,ITU,谷歌官网,海尔官网,亚马逊官网,苹果官网,奥迪官网,Statista,麦肯锡,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全球物联网与非物联网连接数

资料来源:IOT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A股消费电子产业链IoT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估值与盈利为佐证,消费电子产业有望引来周期拐点

创新周期带动估值先行,2021年有望引来估值拐点。我们选取了万得消费电子产业指数(成分包含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标的)作为消费级AIoT产业的参照。回顾过去20年消费电子产业的变革,在创新周期来临时,板块往往呈现估值先行的态势:1)2004年时PC、家电等产业仍处成长期,估值成长先行,板块业绩在05-07年间逐步兑现预期;2)2010-2012年时,智能手机创新周期开启,再次呈现估值先行。展望2021年后,我们看到,智能汽车、ARVR等新的品类正在逐步拉开序幕,行业整体估值再次呈现上扬态势,新一轮创新周期有望开启。

图表:万得消费电子产业指数估值与营收同比增速变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发展主线一:以硬件为中枢,多品类的智能化升级

5G+AI技术不断成熟,引领后智能机时代创新

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核心在于为用户生活带来更多的科技便利,而更自然的交互、更方便的连接正是科技便利的具象体现。伴随着5G及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方式的成熟,我们认为人机交互程度将逐步加深,触控/语音/手势/自动驾驶等交互方式有望迎接持续的迭代与更新,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ARVR、脑机接口等产品均值得期待。

图表:AIoT智能硬件交互程度逐步加深

资料来源:Digitimes,万得资讯,IDC,Yole,中金公司研究部

智能音响:打开AIoT想象空间的重点品类之一

智能音响作为AIoT智能硬件的基础性产品,为厂商及消费者带来万物互联的想象空间。回顾过去,智能音响的推出为万物互联打开了想象空间:亚马逊自2011年开始研发智能音响,并于2014年发布第一款智能音响Echo,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为用户带来了全新体验;2017年开始,中国品牌商加入行业,阿里、小米、百度先后推出智能音响,中国互联网巨头以补贴经营的方式快速提高了智能音响在国内的普及度,消费者受众面不断提高。我们认为,智能音响正逐渐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硬件品类之一,在提供播放等传统功能的同时,衍生出控制、内容服务等功能,打开了硬件互联的想象空间。

图表:智能音箱历史复盘

资料来源:Strategy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智能音响市场呈现高集中度,互联网、科技巨头引领行业发展。据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智能音响出货量自2017年的356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52亿台,CAGR为62.3%;从全球市场来看,北美厂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亚马逊、谷歌市占率合计达到51%;而在中国市场,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的智能音响产品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

图表:全球智能音响市场格局(2020)

资料来源:Strategy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智能音响市场格局(2020)

资料来源:Strategy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音乐为契机萌芽,搜索、控制、电商变现或将成为关键成长要素。根据美国消费调研公司Cowen的数据,84%、69%的美国亚马逊Echo音响用户会使用它的听音乐和搜索信息这两项功能,35%和24%的用户会使用亚马逊Echo进行智能家居控制和电商购物。我们看到,随着越来越多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包括智能照明、智能门锁、智能空调、智能扫地机器人等家居设备的语音接入,消费者对于智能终端产品的交互有了更大的需求,智能音响作为控制中心的地位逐渐显著;除此之外,购物、教育、社交等功能逐渐在智能音响端出现。

我们认为随着连接技术的升级,智能音响作为较为成熟的IoT品类,将逐步承担起控制中心与应用增值的角色,“软实力”或将成为智能音响行业在AIoT时代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图表:智能音响以音乐为契机,逐渐衍生出搜索、控制、电商变现等驱动行业成长

资料来源:Cowen & Co. consumer tracking survey,易观分析,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穿戴设备:万物互联演进趋势中的重点环节

苹果开创智能耳机、智能手表元年,双线推动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根据我们的整理,可穿戴设备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但进入本世纪后,可穿戴设备才真正步入智能化时代:2001年,苹果发布iPod,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真正开启了智能耳机的蓝牙时代;2015年,苹果发布iWatch,提供GPS定位、接打电话、健康监测等功能,智能手表市场逐步繁荣;2016年Airpods发布,带动TWS耳机市场持续成长。伴随着连接技术的升级以及可穿戴设备本身的智能化,我们看好可穿戴设备成为万物互联演进趋势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图表:可戴设备历史复盘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硬件厂商领跑智能穿戴市场。据IDC,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4.42亿台,至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32亿台,2020年至2024年CAGR为12.4%。目前市场仍以智能手机厂商为主,1Q21苹果、小米、三星、华为合计占据58%的市场份额。但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仍较为开放,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成熟,将会有更多产品形态占据市场份额,例如智能配饰、VR头显、AR头显等,更多品牌商有望持续入局,引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共同繁荣。

图表: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可穿戴设备主要产品及份额(2020)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穿戴设备产品迭代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不断升级。我们看到,物联网的应用层对应了可穿戴设备终端产品,而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分别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传感芯片、通讯模块、操作系统等基础服务。我们认为,随着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的升级,可穿戴设备将逐渐发展出便携性、高传感性、持续数据监测等性能,为消费者提供高度交互、健康监测、生活娱乐等功能应用。

图表: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可穿戴设备产品升级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上游来看,硬件、软件技术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传感器、芯片、通信模块升级提高了可穿戴设备交互性和连接速度;电池、显示屏、外壳材料更新换代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续航能力和产品体验感;数据分析系统、操作系统升级使得数据服务加强、产品生态系统优化。同时,我们注意到,今年,苹果公开光学传感器识别用户手势的新专利,在触摸屏、按钮等传统交互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提供单手或免提设备操作,提高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我们认为感知、网络、平台层的技术升级将不断为消费电子用户提供更顺畅的连接感与更高级的交互感,持续提升产品体验。

从中游来看,可穿戴设备产品呈现形态多元化。我们注意到,许多新兴终端消费电子设备正不断出现,例如,专为婴儿设计的智能袜子Owlet,其传感器可以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率及睡眠,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婴儿。

从下游来看,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我们看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运动、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据IMS Research,人口老龄化和不断增加的患病率预计将带动远程医疗设备和消费类医疗设备市场的增长,尤其是可穿戴式无线医疗设备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同时,在2020年10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苹果公司关于Beats的专利申请,苹果公司会将用于检测健康的传感器引入Beats耳机中,通过耳机附近的传感器,获取血液流经皮肤相关的波形,可以检测出包括心率、血氧含量和呼吸频率等多种生理数据。我们认为,伴随着可穿戴设备与更多场景的交融,以及感知、网络、平台层功能的持续升级,医疗健康监测、运动监测、教学监测或将成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应用的主流方向。

图表: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可穿戴设备产品升级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中国数字医学,NHK,中金公司研究部

ARVR: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ARVR持续升级人机交互体验,新一代IoT平台有望显现。正如我们在《VR有望迎百花齐放,AR未来潜力可期》中所提及,21世纪PC时代的来临,令操作系统厂商微软及电脑芯片巨头Intel受益;手机时代的按键手机和触摸屏手机催生了诺基亚、苹果和高通等巨头。在消费电子行业,我们持续看到交互方式的升级为科技市场提供增量空间,也带来了关键的布局机遇。

今年我们看到:1)VR硬件形态已定,软件生态开始发力;2)AR+5G产品开始落地,初期仍以传统光学为主;3)云ARVR逐步落地,未来或成为轻便化趋势。我们认为VR的沉浸式体验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虚拟世界交互体验;AR能够提供优质近眼显示及多样化使用场景,带来虚实结合的科技生活体验。我们看好VRAR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提供新兴的数字生活交互方式。

图表:ARVR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VR设备出货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发展主线二:以场景为中枢,传统业态迎智能化转型浪潮

AIoT品类在消费者三大常用场景中不断涌现

我们看到,在消费者的三大常用场景(家、路、办公)中,AIoT品类不断涌现,以场景为依托的AIoT生态正被不断构建。首先,以智能家居为代表,通过物联网技术,家居生活相关的设备被集成,构建了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事务的管理系统;智能出行领域,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及车联网建设等进程的逐步展开,我们看好智能驾驶在未来5到10年逐步实现商业化,通用无人驾驶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而在智能办公领域,云办公、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层出不穷,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想象空间。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家、路、办公三大常用场景下的AIoT生态将率先被构建;在新一波的创新浪潮之下,传统企业与科技企业有望实现共同创新,“场景智能”的不断成熟值得期待。

图表:AIoT品类在消费者三大常用场景中不断涌现

资料来源:智能家居网,高工智能汽车,中国信通院,iCOMI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智能家居: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新型品类层出不穷

智能家居正步入生态完善期,基于家庭场景的智能互联持续出现。通过梳理智能家居相关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智能家居概念自上世纪起便开始逐步萌芽,至2000年,智能家居单品种类开始日渐丰富,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走入普通家庭,但仍存在终端设备兼容性差、碎片化等弊端。2015年前后,传统家居公司与科技企业开始共同入局智能家居生态:苹果推出HomeKit、京东搭建JD+平台、海尔推出U+云平台等,智能家居开始逐渐从简单的控制向硬件与平台融合的互联控制体系演进。我们认为,智能家居行业将从2021年开始步入生态完善阶段,智能家居品牌商将加强平台生态建设,逐步实现全面互联。

图表:智能家居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LG官网,iRobot官网,海尔官网,LG官网,米家官网,天猫官网,美的官网,华为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趋势一:科技企业与传统家电企业共同成长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智能家居新生态初现。据Statista测算,2020年智能家居行业规模达到435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8183亿元,5年CAGR达13%。目前占据智能家居主要市场的是传统家电巨头、智能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巨头。我们观察到,随着家居行业不断智能化,各类企业的交互合作开始出现:2020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华为鸿蒙系统2.0,目前已经与国内包括美的、九阳等头部厂商达成合作,我们预计未来将会发布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产品。我们认为,伴随智能家居步入生态建设期,各厂商之间有望以平台资源战略合作为主,形成智能家居产业链生态圈。

图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Statis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智能家居主要厂商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中金公司研究部

传统家电产品接入AIoT技术后,智能化、互联化特征逐步凸显。我们看到传统空调、冰箱、电饭煲等产品,将AI控制、IoT互联、数据入网等AIoT技术协统应用,产品体验感逐步提升。例如,小米的智能电饭煲可以扫码识别米种,进行口感调节并根据食谱自动制作不同食物;同时,今年上半年九阳宣布部分产品已逐渐对接华为鸿蒙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正在研发。我们看好未来市场对于智能家电的需求不断增大,产业链有望协同发展,引领新一代智能化国产品牌的崛起。

图表:智能化家电及其产品特征

资料来源:格力官网,美的官网,小米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科技企业助力传统家电行业转型#1:先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构筑异质化产品。科技企业在过去几年纷纷推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联手工业合作伙伴,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制造赋能,科技企业可以帮助传统家电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携手合作、共赢共荣。截至2020年底,以华为HiLink协议为基础的华为智选生态已经得到全球600多个主流家电品牌的支持,覆盖3,000多款产品,积累了5,000多万用户。我们认为科技企业构建的智能家居平台将解决不同品牌厂家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充分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科技企业助力传统家电行业转型#2:领先的电子制造能力为品类拓张奠定基础。近年来,中国在AIoT、机器人、ARVR 等科技硬件新品类上表现出引领行业的潜力。我们认为中国大陆目前在通信技术、机械技术、算法、电商渠道、精密制造等各方面能力正逐渐成熟,且相关厂商遍布全国各地,为智能家居的孵化与成长奠定了基础。

趋势二:新兴品类持续出现,智能创新动能不断

除了传统家电品类不断被赋予智能功能外,我们注意到自2020年,以扫地机器人与智能投影仪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产品开始逐步大规模出货。伴随着底层基础技术的建设以及智能家居生态的完善,我们看好未来有更多的新兴智能家居品类持续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态体验。

新兴品类#1-扫地机器人:行业景气度逐步向好,智能化方案持续完善,打造全新家居清扫方案。根据Euromonitor和IFR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9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会达到75亿美元,2020-2025年CAGR达到14%。我们认为,2020年的疫情居家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对于家庭清洁的重视感,而扫地机器人作为家居行业内布局已久的电子产品,以领先的产品使用体验率先受益。

图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Euromonitor,I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

资料来源:奥维云网,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回顾过去,扫地机器人技术升级路线清晰,多方案并存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需求。扫地机器人产品按照规划程度可以分为随机类、局部规划和全局规划:1)在随机清扫时代,产品智能程度较低,无法避开障碍物,但凭借产品较高的性价比,目前市面上仍有较多的随机碰撞类别产品。以安克创新的扫地机器人Eufy 11s为例,其凭借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定价迅速获取了美、日、欧的亚马逊平台市场,销量均进入前20位;2)2010年,Neato发布全球首台激光导航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全球规划时代,该款扫地机器人可以根据家庭环境建立地图进行路径规划,通过发射激光到物体表面并接受物体反射的光信号避障;2016年,iRobot发布首款视觉导航产品,通过摄像头获取环境信息建立地图进行路径规划,并对障碍物进行属性识别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扫地机器人的技术路径正逐步清晰,我们看好该品类凭借较为完备的技术方案与较为完整的价格段持续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图表:扫地机器人技术升级

资料来源:科沃斯官网,京东商城,快科技,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未来,连接与协同仍是扫地机器人的发展主线。我们认为,伴随着智能家居生态的不断完善,扫地机器人有望持续增加自身与其他品类的连接,以智能的扫地技术构成智能家居中的关键一环。以iRobot Roomba s9+扫地机器人为例,该品类可以利用Imprint互联技术将s9+扫地机器人与m6拖地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扫地、收集垃圾到拖地的全自动清扫。我们持续看好扫地机器人与更多品类互联,助力智能家居全屋互联的蓝图实现。

新兴品类#2-智能投影仪:消费级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据IDC,2020年中国智能投影仪市场共出货417万台;消费级市场出货量从2017年的130万台(占比39%)达到2020年的300万台(占比72%),3年CAGR达32%。我们看到,随着AIoT、云计算以及5G技术升级,智能投影仪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网课、游戏、娱乐、户外场景等开始兴起。

图表:中国智能投影出货向消费级市场集中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智能投影品牌线上零售额市场份额(2020)

资料来源:淘数据,中金公司研究部

技术路径升级是智能投影行业繁荣发展的底层逻辑。我们认为亮度、分辨率、对比度是智能投影仪最受关注的三个性能,智能投影性能提升主要依靠投影光源、显示技术、算法应用等技术路径的升级。我们看到根据显示技术的不同,目前投影设备光机有3LCD、DLP和LCOS三种核心技术,伴随着DLP技术的不断成熟,有着较高亮度、分辨率、对比度的智能投影产品不断出现,消费级智能投影初步开始推广。

图表:智能投影产业链复盘及技术列示

资料来源:光峰科技招股书,早鸟资讯网,投影时代,中金公司研究部

下游品牌商通过提高产品智能化、加强交互控制力等路径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看到智能投影仪同样在全屋互联场景中出现互联互通的趋势。2020年7月,米家发布米家投影仪2 Pro支持远场语音,可以直接通过语音遥控,同时该产品还接入了米家loT,用户直接通过投影仪就能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让投影仪能成为家庭智能中枢。我们认为伴随交互能力、控制能力、便携能力的提高,智能投影将进入更多场景,在智能家居中占据重要地位。

智能出行:场景范围进一步扩展,智能化转型浪潮逐步开启

无人驾驶政策发布节奏密集,智能汽车有望迎来“黄金十年”。我们注意到自2020年初以来,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布或提及无人驾驶产业政策。其中,我们认为,2020年2月24号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及3月9日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在无人驾驶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标准制定上均起到了重要的基准标杆作用。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体现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正向产业培育阶段转移。2020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下简称《战略》),明确2025年/2035~2050年中长期战略愿景,并提出20条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国家此次战略发布由发改委牵头,体现智能汽车发展从早期试验阶段落实到产业培育阶段, 通过高规格的部门协同明确方向、任务和战略愿景,汽车科技跨行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晰,无人驾驶技术开拓态势逐渐明确。

►我国智能驾驶分级标准与美国 SAE 分级基本一致,便于车企分级别展开实验运营。根据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是否有设计运行条件限制,我国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分为 0-5 级,等级设定与划分要素与此前行业通常采用的美国 SAE 分级标准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其正式厘清了中国标准下各级自动驾驶的定义与技术条件,后续伴随以此为基础的我国智能驾驶一系列分级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 有利于整车企业及供应链针对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差异性地展开实验运营,从而加快不同级别下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成熟步伐。

汽车电子潜在市场规模超过智能手机,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约为五千亿美元。我们预计到203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86亿美元(2020-2032 CAGR 10%),其中车载半导体(包含汽车芯片和功率器件等)市场规模有望达1,084亿美元(2020-2032 CAGR 11%),智能化节奏明显。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在未来十年有望沿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主线依次展开,并在整车品牌/主要厂商、整车制造、零部件/软件服务等环节带来深刻变革,相比传统汽车时代,更大体量的公司有望诞生,出行的“场景智能”成熟在即。

图表:汽车智能化在各场景加速渗透

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全球

资料来源:Yole,中金公司研究部

收藏
73.0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4.89W 人关注
1.93W 人关注